分享

中医外感病全书少阳病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03-10

    少阳病(上)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4

语译  少阳人得外感病,有口苦,咽干,目眩等证状。

讨论  口苦、咽干这两个证状在阳明病经常看到,阳明病气份,热盛伤津,上蒸头面而见口苦、咽干。在少阳病,一开始就有口苦、咽干,可见少阳人津液原本不足,一有外感发热,即现口苦、咽干。目眩为肝风暗动之象,《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血不足,热入则风易动而见目眩。所以,本条向我们传达了三点信息:外邪侵袭人体;津血已显不足;正邪尚可抗衡。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265

语译  少阳人中风,两耳听不到声音,两眼红赤,胸中满闷而烦的,不可以吐下,吐下就会心悸和惊惕。

讨论  少阳中风,口苦、咽干、目眩,还有耳聋、目赤、胸中满而烦者,热邪充斥上焦,治法当以清上焦之风热,不可吐下。因为少阳人津血已显不足,吐下更伤津血,心不得血养,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266

语译  外感病,脉弦细,头痛发热的,属少阳病。少阳病人不可以发汗,发汗就会有谵语;该病属于胃,胃中阴阳和谐就会痊愈。胃中阴阳不和,就会烦而悸。

讨论  脉弦细主津血虚,头痛发热为外感证状,津血虚者之外感病当属少阳病。少阳病人津血本已不足,不可发汗,发汗则更伤津液,病从气入营,则生谵语矣。此属胃是说少阳病和胃的关系很大,胃和就是胃中阴阳和谐,胃津充足,则病可愈。反之,则胃津不足,其病不愈,而且因津虚血少,心不得养,而有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267

语译  本来属太阳病,没有痊愈,转入少阳病的病人,胁下胀硬,干呕,不能进食,往来寒热,还没有经过吐下治疗,脉沉紧的,给与小柴胡汤治疗。如果已经吐下、发汗、温针,病人谵语,柴胡汤证状消失,这是坏病。要了解病人接受过何种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使用相应的方法给与治疗。

讨论  本条应该这样来理解:本太阳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不解,转入少阳者,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就是说在太阳病是小柴胡汤证,转入少阳病仍是小柴胡汤证,虽有口苦、咽干、目眩等津血虚的证状,但病机的关健还是邪结胁下,所以用小柴胡汤。本条是说明:病虽然转变了,如果主证不变,方治亦是不变的。

又脉沉紧是小柴胡汤证之脉,第153条曰:“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可与小柴胡汤。” 可证。

从“若已吐下发汗温针”以下,是说明另一个问题:同一个证,在不同的病中,必须遵循不同的治则和禁忌。少阳病禁吐下,禁发汗,所以“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 然而在太阳病中,柴胡汤证经吐下发汗后仍然还是柴胡证,如104条,106条等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268

语译  三阳合病,脉象浮大,脉位上关上,只想躺下睡觉,合眼就会汗出。

讨论  浮大为阳脉,关上为阳位,阳脉而上阳位,阳盛可知。壮火食气,气虚则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则为阴虚。本条属阴虚热盛,故归属少阳病篇。

太阳与少阳併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147

语译  太阳与少阳併病,头痛颈项僵强,或有头眩昏蒙,时时如结胸那样心下痞硬的,应当针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千万不可发汗。发汗就会谵语,脉弦,如果谵语五日不止,应当针刺期门穴。

讨论  本条原在太阳病篇,因为有发汗之禁,移至少阳病篇比较合适。

本条称太阳与少阳并病,所以既有太阳病证状如头项强痛,时如结胸,心下痞硬,又有少阳病证状如眩冒。少阳病不可发汗,所以采取针刺治疗。其中大椎穴为解表退热要穴,肺主皮毛,刺肺俞为解太阳病在表之邪,肝藏血,刺肝俞为养血退阴虚之热。又期门穴为肝之幕穴,刺期门穴为清血份之热解除谵语。

太阳少阳併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176

语译  太阳少阳併病,心下硬,颈项强,而且目眩的,应当针刺大椎穴、肺俞穴、肝俞穴,千万不可攻下。

讨论  本条原在太阳病篇,与上条(147)相同的理由,移至少阳病篇。本条的证治与上条相似,不多述。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7

语译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行下利的,与黄芩汤治疗;如果有呕恶的,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

讨论  本条原在太阳病篇。今据黄芩汤这张方子将本条移至少阳病篇。

合病与并病完全不同,太阳与少阳合病绝不是太阳病证状加上少阳病证状。但太阳与少阳合病全书仅此一条,且证状简单,其它证状不好妄加猜测,只能存疑。今据黄芩汤推测,应该是以内热为主的下利证状。方中有芍药甘草,应该还有腹痛的证状。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69

语译  外感病六七天,病人没有高热,却现躁烦的,这是邪气离开属阳的病转入属阴的病的缘故。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270

语译  外感病三日,三阳经传遍,三阴经应当感受邪气,病人反而能进食,而且不呕,这是三阴经不感受邪气了。

讨论  这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条文,它所依据的还是《素问*热论篇》六经传受的理论。269条已经以六七日为一周期,但从阳去入阴句看出其尚受到《素问*热论篇》的影响,所以也是一条相当古老的条文。从这两条条文可以看出六天为一经的形成过程。这也是中医外感病学从《内经》至《伤寒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痕迹。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271)

语译  外感病第三天,少阳病脉趋小的,快要痊愈了。

讨论  本条亦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条文。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语译  少阳病,将要痊愈的时间,在寅卯辰三个时辰上。

讨论  少阳人阴虚之体,而人体的阴液经过一夜的恢复,早晨最为充沛,所以少阳病多解于寅至辰上。

     少阳病(下)

149、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人春发于少阳,以春木内应肝胆也。寒邪深伏,已经化热,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苦寒直清里热。热伏于阴,苦味坚阴乃正治也。知温邪忌散,不与暴感门同法。若因外邪先受,引动在里伏热,必先辛凉以解新邪,继进苦寒以清里热。(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     

150、少阳病,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

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151、少阳病,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此条较上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参麦冬汤方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152、少阳病,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翘荷汤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清窍不利,如耳呜目赤,龈胀咽痛之类。翘荷汤者,亦清上焦气分之燥热也。

翘荷汤方

薄荷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生甘草一钱  黑栀皮一钱五分  桔梗二钱  绿豆皮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日服二剂,甚者日三。

加减法:耳呜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花、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153、少阳温病,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加减葳蕤汤主之。(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春温伤寒)

加减葳蕤汤方

生葳蕤二钱至三钱  生葱白二枚至三枚  桔梗一钱至一钱五分

东白薇五分至一钱  淡豆豉三钱至四钱  苏薄荷一钱至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红枣二枚

154、本太阳病,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转入少阳者,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清络饮主之。邪不解而入中下焦者,以中下法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既曰余邪,不可用重剂明矣,只以芳香轻药清肺络中余邪足矣。倘病深而入中下焦,又不可以浅药治深病也。

清络饮方

鲜荷叶边二钱  鲜银花二钱  西瓜翠衣二钱  鲜扁豆花一枝

丝瓜皮二钱  鲜竹叶心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凡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皆可用之。

155、少阳病,暑温,但咳无痰,咳声清高者,清络饮加甘草、桔梗、甜杏仁、麦冬、知母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咳而无痰,不嗽可知,咳声清高,金音清亮,久咳则哑,偏于火而不兼湿也。

清络饮加甘桔甜杏仁麦冬方

即于清络饮内加:甘草一钱  桔梗二钱  甜杏仁二钱  麦冬三钱

156、少阳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浮大而芤,几于散矣,阴虚而阳不固也。补阴药有鞭长莫及之虞,惟白虎退邪阳,人参固正阳,使阳能生阴,乃救化源欲绝之妙法也。汗涌、鼻扇、脉散,皆化源欲绝之征兆也。

白虎加人参汤方

即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钱。

157、少阳病,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脉芤甚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形似伤寒者,谓头痛、身痛、发热恶寒也。……脉洪大而数,甚则芤,对伤寒之脉浮紧而言也。独见于右手者,对伤寒之左脉大而言也。……口渴甚面赤者,对伤寒太阳证面不赤,口不渴而言也。……汗大出者,对伤寒汗不出而言也。

说明  本条删去“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九字。

158、少阳病,暑温,身热困倦,烦渴汗多,王氏清暑益气汤主之。(王孟英*温热经纬)

王氏清暑益气汤方

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159、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转属少阳者,脉不浮而数,清燥汤主之;脉洪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

无汗而脉数,邪之未解可知,但不浮,无领邪外出之路,既下之后,又无连下之理,故以清燥法,增水敌火,使不致为灾。……若洪而且芤,金受火克,元气不支,则非白虎加人参不可矣。

说明  本条由中焦篇第十三条最后一小节和第十四条组合而成。

清燥汤方

麦冬五钱  知母二钱  人中黄一钱五分  细生地五钱  元参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加减法:咳嗽胶痰,加沙参三钱、桑叶一钱五分、梨汁半酒杯、牡蛎三钱、牛蒡子三钱。

160、少阳病,暑温,或已经发汗,或未发汗,而汗不止,烦渴而喘,脉洪大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汗多脉散大,喘渴欲脱者,生脉散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说明  本条原为上焦篇第26条的一部分。

生脉散方

人参三钱  麦冬(不去心)二钱  五味子一钱

水三杯,煮取八分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煎服,脉不敛,再作服,以脉敛为度。

161、少阳病,伏暑,舌赤口渴汗多,加减生脉散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此邪在血分而表虚之证也。

加减生脉散方

沙参三钱   麦冬二钱  五味子一钱  丹皮二钱  细生地三钱

水五杯,煮二杯,分温再服。

162、本太阳病,伏暑,舌白口渴,有汗。若口渴甚,汗多,脉虚大而芤者,转属少阳也,仍用人参白虎法。(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此邪在气分而表虚之证也。

说明  本条原属上焦篇第四十条最后一小段,经重新编写而成。

163、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

玉竹麦门冬汤

玉竹三钱  麦冬三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土虚者,加生扁豆。气虚者,加人参。

164、胃液乾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

此以津血填津血法也。

牛乳饮方

牛乳一杯

重汤炖熟,顿服之,甚者日再服。

165、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因为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喻氏曰:诸气膹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气郁之方,用辛香行气,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亦属于肺之燥也,……今拟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

清燥救肺汤方

石膏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霜桑叶三钱  人参七分  杏仁(泥)七分

胡麻仁(炒研)一钱  阿胶八分  麦冬(不去心)二钱 

枇杷叶(去净毛,炙)六分

水一碗,煮六分,频频二、三次温服。痰多加贝母、瓜萎;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166、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

夜行阴分而热,日行阳分而凉,邪气深伏阴分可知,热退无汗,邪不出表而仍归阴分,更可知矣,故曰热自阴分而来,非上中焦之阳热也。邪气深伏阴分,混处气血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故以鳖甲蠕动之物,入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又能入络搜邪,以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细生地清阴络之热,丹皮泻血中之伏火:知母者,知病之母也,佐鳖甲、青蒿而成搜剔之功焉。再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青蒿鳖甲汤方

青蒿二钱  鳖甲五钱  细生地四钱  知母二钱  丹皮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167、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  

少阳切近三阴,立法以一面领邪外出,一面防邪内入为要领。小柴胡汤以柴胡领邪,以人参、大枣,甘草护正,以柴胡清表热,以黄芩、甘草苦甘清里热,半夏,生姜两和肝胃,蠲内饮,宣胃阳,降胃阴,疏肝,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使表者不争,里者内安,清者清,补者补,升者升,降者降,平者平,故曰和也。青蒿鳖甲汤,用小柴胡法而小变之,却不用小柴胡之药者,小柴胡原为伤寒立方,疟缘于暑湿,其受邪之源,本自不同,故必变通其药味,以同在少阳一经,故不能离其法。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领邪,青蒿较柴胡力软,且芳香逐秽,开络之功,则较柴胡有独胜。寒邪伤阳,柴胡汤中之人参、甘草,生姜,皆护阳者也,暑热伤阴,故改用鳖甲护阴,鳖甲乃蠕动之物,且能入阴络搜邪。柴胡汤以胁痛、干呕为饮邪所致,故以姜,半通阳降阴而清饮邪,青蒿鳖甲汤以邪热伤阴,则用知母、花粉以清热邪而止渴,丹皮清少阳血分,桑叶清少阳络中气分。宗古法而变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热不同也,此叶氏之读古书,善用古方,岂他人之死于句下者,所可同日语哉!

青蒿鳖甲汤方

青蒿三钱  知母二钱  桑叶二钱  鳖甲五钱  丹皮二钱  花粉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疟来前,分二次温服。

168、但热不寒,或微寒多热,舌干口渴,此乃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名曰瘅疟,五汁饮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仲景于瘅疟条下,谓以饮食消息之,并未出方,谓如是重病而不重药,特出饮食二字,重胃气可知。

五汁饮(方见前)加减法:

此甘寒救胃阴之方也。欲清表热,则加竹叶、连翘;欲泻阳明独胜之热,而保肺之化源,则加知母;欲救阴血,则加生地、元参;欲宣肺气,则加杏仁;欲行三焦开邪出路,则加滑石。

169、疟伤胃阴,不饥,不饱,不便,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津液不复者,麦冬麻仁汤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

暑湿伤气,疟邪伤阴,故见证如是。此条与94条不饥不饱不便相同。上条以气逆味酸不食辨阳伤,此条以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定阴伤也。阴伤既定,复胃阴者莫若甘寒。两条胃病,皆有不便者何?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也。

麦冬麻仁汤方

麦冬(连心)五钱  火麻仁四钱  生白芍四钱  何首鸟三钱  乌梅肉二钱

知母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少阳病小结:

少阳病是阴虚血少之人所得之外感病。阴虚则内热,所以少阳病没有伤寒。

少阳人阴虚津液不足,没有发汗的资本,所以少阳病禁汗。原来少阳病篇中只有小柴胡汤证,今从太阳病篇移入一条黄芩汤条文,二条针刺条文,都符合禁汗的原则。

少阳温病亦遵循禁汗原则,所以少阳病()章中治疗少阳病卫份的方剂如桑杏汤、沙参麦冬汤、翘荷汤、加减葳蕤汤、清络饮、清燥救肺汤等,都是辛凉合甘寒法,而且甘寒比重大。

少阳病气份,高热阴液更伤,所以白虎加人参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清燥汤、生脉散,大队清热养阴,不遣余力。

《伤寒论》少阳病篇中曰:“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所以后人对少阳病养胃阴很注意,方剂如:玉竹麦门冬汤、麦冬麻仁汤、五汁饮、牛乳饮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