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第20160308期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尹周安(网名:一笑堂主人) 三仁汤治疗癃闭案
何某某 男 65岁 2015年3月4日首诊 株洲 主诉:小便癃闭不通5天。 病史简介:患者女儿诉其父亲出现小便解之不畅5天,小便频而胀痛,尿道有发热感,继而症状逐渐加重,尿频尿急尿不出,每次解小便之前要等待十余分钟方解出点滴,解之不畅,淋漓涩痛,伴有大便解之不畅。在株洲某医院住院治疗,考虑“前列腺肥大,急性前列腺炎”给予静脉点滴治疗三天,症状未见缓解,又与五苓散2剂,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微信紧急求治。 首诊症见:神清,无明显发热,但发病前有感冒症状,目前仍全身酸楚,疲乏倦怠。尿频尿急,解之不出,等待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方解出点滴,淋漓涩痛,尿道口有灼热感。问之:大便如何?答曰:数日解一次,解之不畅,大便粘滞,溏稀不成形。伴有纳呆,腹部胀满。 舌偏红,苔黄白厚腻,脉不详。 病历图片资料如下: (首诊舌苔照) 辨证论治:湿热遏肺,肺失通调水道之功,继而弥漫三焦,导致小便癃闭,大便不畅。治拟清热化湿以宣肺,宣畅三焦以通便。三仁汤加减主之。 方药如下: 白蔻仁6g 杏仁10g 薏苡仁30g 滑石粉20g(包) 通草6g 竹叶10g 法半夏10g 厚朴15g 黄芩10g 车前子15g(包),3剂。 嘱清淡饮食。 (首诊处方) 二诊(3月6日)微信告知:服药后小便癃闭顿失,尿频尿急尿不尽、尿道灼热感等症状大减,大便随之通畅,腹满腹胀等症皆除。精神转佳,纳食已开。病人啧啧称赞,一再表示感谢! 舌转淡红,苔仍然黄白厚腻,脉不详。 (二诊舌苔照) 主症随缓,但湿热缠绵,不可大意,上方去黄芩再进5剂。 白蔻仁6g 杏仁10g 薏苡仁30g 滑石粉20g(包) 通草6g 竹叶10g 法半夏10g 厚朴15g 车前子15g(包),5剂。 嘱清淡饮食。 (二诊处方)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癃闭之证,病位在膀胱,为何采用三仁汤治疗而取效? 答曰:癃闭之证,病在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出焉,与三焦相连。上连心肺,中涉脾胃,下连肝肾。《内经》云:“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入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 ,揆度以为常也。”人体津液代谢之完成,需要上焦肺的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之功,故曰肺为水之上源),中焦脾胃的升清与及降浊,下降肾阳的蒸腾与膀胱的气化。当三焦气津之通道出现障碍,皆可导致膀胱气化失常,导致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之产生。 本案起病前有“外感”之候,未及时治愈,导致肺的“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失常,继而导致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疲乏,倦怠--升清失职;大便粘滞,腹胀--降浊失常)与“膀胱气化功能”失职而癃闭作矣! 故治疗以清化湿热,宣通三焦气机为法,以三仁汤加减主之。三仁汤中的杏仁上宣降肺气以复肺的通调水道之功,白蔻仁芳香化浊以醒脾,恢复脾胃升降之序,薏苡仁淡渗利湿,引湿热下行,复膀胱气化之功,正合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说。湿热之邪困阻中焦,最容易影响气机之运行,导致痰浊之内生而临床表现为“恶心,纳呆,腹胀”等症状,方中配伍半夏,厚朴(仲景半夏厚朴汤之意),燥湿化痰以和胃;杏仁配伍厚朴(仲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厚朴麻黄汤等皆有此配伍)一则行气化湿,二则降气止咳平喘(故本人常用三仁汤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咳喘而获效)。 本方竹叶,滑石,通草,杏仁等药正是吴鞠通淡渗利湿之常用组合,在《温病条辨》薏仁竹叶散、加减木防己汤、三仁汤等多首方中皆有体现。 由于三仁汤偏于治疗中上二焦之湿热,而且是湿重于热病证最宜,而本案病位在下,故加入车前子,重用滑石加强利尿利湿于下;本案患者热象偏重(口苦、小便灼热,舌红等症),故加入黄芩加强清热,取吴鞠通黄芩滑石汤之意。 诸药合用,共凑清化湿热,宣通气津之功,膀胱气化开合之功能得以恢复而获效,湿热病性缠绵,故守方再进以杜病情反复。 学生问曰1:五苓散具有利尿之功,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之证,为何本案病人家属用五苓散无效? 一笑堂主人答曰:五苓散的确有利尿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但五苓散中有桂枝,是温阳利水,针对的是因“寒”导致的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之证,该案患者为湿热导致的癃闭,小便不利,故选方上不宜用“温”法,而要用清利之法。这就再次印证了古人所讲的“有是证则用是方”,如果方证病机不符,则用之亦无效。 学生提问2:八正散具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果,为何该患者不选用该方治疗? 一笑堂主人答曰:八正散治疗的是下焦火热导致的热淋之证,除了小便淋漓涩痛表现之外,还常伴有口干、烦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而干,大便干结等火热内结之症候,而本案虽有热,但湿亦重,湿热并重表现明显(肢倦乏力,纳呆,大便溏滞,舌苔黄白而腻--温病尤其重视舌诊),故不能一味清热泻火通淋,而要采用清化湿热之法;从病位上而言,八正散主治病证病位在下焦,而三仁汤乃三焦同治,上下分消,本案其实是三焦同病,非纯粹下焦病变;从气血津液理论上来分析,八正散乃纯粹清热泻火之法,配伍上比较单纯,针对的就是热淋,而三仁汤气津同治,三焦分消,配伍上更加巧妙,针对气津同病的病证更胜一筹。 《经方》杂志期待您的持续关 注及原创投稿~ jingfangzazhi@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