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道:“与其讨好于奥神,还不如讨好于灶神,是说什么呀?”孔子说:“不是这样的,获罪于天道人心,祈祷也是没有用的。” 一句“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夫子干脆利落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人没做好,向啥祷告都没用,不管是奥还是灶! 犯了错误,正确的做法是“错,则勿惮改”。 孔子经常说到“天”,说到“命”,从整个《论语》来看,这个天也好命也好,天命也好,都不是有人格意志的神灵,而是指一种自然的规律,“畏天命”就是要对自然规律敬畏、尊重。一个人如果一边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一边祷告神灵的保佑,在孔夫子看来,那是没有用的。 然而,中国的民众,更多的还是为了某些利益,见啥都拜(孔子批评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各路神仙也多以“消灾化难”、“有求必应”来吸引民众,一边干坏事一边求神拜佛的人并不少见。从这方面来看,说“儒学在传统中国有巨大的影响”似乎成了个问题! 王孙贾是卫国的大夫,当时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奥,是人所住的地方的西南角落,灶,烧饭的地方,这两个都是人们要祭祀的地方(现在潮汕地区基本上都还有祭祀灶神)。王孙贾对孔子说这话,可能是在暗示些什么事情。但我关注的是孔子的这个回答,不管王孙贾暗示些什么,这个回答,都已经把一切扫荡得如此清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