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式太极拳的柔与活怎么练

 昵称29932392 2016-03-15



吴鉴泉大师拳照


柔是什么意思,柔代表柔软。唯其慢,始能柔。速度小,不急而迟缓谓之慢。从人的生理和性格而论,世上多以暴躁急迫的男性比刚,慢弱温和的女性喻柔。


吴式太极拳要以柔和软绵的韵味贯串始终,势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吴式太极拳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就是柔软。


吴式太极拳在习练过程中有三个步骤:慢、快、慢。开始学习时宜慢,这种慢是心理的慢,导致外形的慢。但不能时停时动,断断续续。第二步是熟练之后自然变快,但不能散乱浮滑。如此然后复于慢,但此时的慢不同于第一步的慢,是高层次高要求的慢。在慢中求柔,但注意不能痴呆。通过这三步锻炼,最终做到拳经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柔,不是目的,而是过劲和化劲的手段。拳经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因为练习吴式太极拳的时候要做到柔软,放松。所以,如何练习吴式太极拳的柔,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只有放松才能柔活,柔活才能练出弹簧劲。练习时还须做“柔过劲,刚落点”,阴阳俱备,松紧相间,只有极柔软然后才能极坚刚。这样,太极拳练出的刚劲绝非僵刚,也不是拙力硬劲那种生铁般的脆刚,而是“千锤百炼化作绕指柔”的优质韧性刚。


拳经有云:“实有心之柔软,非有心之坚刚。”结果是有心求柔,无意得刚。这样得来的刚和柔是能刚能柔,亦刚亦柔,这才真正是太极拳所要求的刚柔相济,内外兼修。



不固定,不死板,灵活而富有生命力谓之“活”。太极拳说的“活”要以匀求之。匀,是等分,是均平以补不足。太极拳有“唯其匀始能活”之说。匀有三层意思,一是单势的起承转合要匀,二是每势的衔接要匀,三是整套拳架从头到尾要匀,保持不断线,即如俗语说的“扯着绳”。


拳经云:“凡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为人制。”这是与活有所反的缘故。什么是“运化”呢?“运”,可指运动,活动;“化”,可解释为化解,活解,溶化。从这两个字看来,都得从活与动来作势,才能达到运化的目的。


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故曰:先在心,后在身。就人而论,心为性,身为命。故人常说:修心养性,修心者即可立命,以先天化后天,以后天养先天,行自然无为之道直入圣,因此需要做到心平气静,神敛气舒,虚领顶劲等诸项要求,而达于忘我。唯有忘我,才能做到思定而情忘,体虚而气运,心死而神活(意念专注)。神活则身更活。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人亦有四肢(即四大节——两膀、两胯)及八节(八小节——两肘、两膝、两手、两脚)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八节运行,无休无止;人一动周身活泼,全赖于这八小节,节节随膀随胯运动不已。只有身活才无迟滞之弊。


排除杂念,思想专一,达到忘我,为的是让人用意不用力,只有用意才能灵活。故曰:“用意则活,用力则滞。”意贯周身,运行在步,虚实转换在步,活与不活在步,灵与不灵亦在步。步活,言进则能进,言退则能退,俗语说:“手是两扇门,全凭步赢人。”伸要身得进,身进步也进。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莫不在身调之,步用之,心主之,故也有“心动快似马,肾动速如风,活活泼泼全在于心”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