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繁忙、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精神紧张、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等负面效应。大脑思考过度,会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脑神经的抑制过程减弱,使大脑容易疲劳。而正常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各器官功能的过度活动、身体内外环境的非统一协调,都会有损于大脑皮质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的练意“调心”就是通过意识定向性作用把注意力集中在练拳过程中,调整不健康的情绪、心态,恢复因受到不健康因素干扰而受损的心智。 太极拳锻炼时要求:“洗心涤虑”、 “去其妄念” 、“平心静气”、 “身心放松”、 “清净用意”等等,强调大脑能够在自我意念控制下放松、入静。静下来了,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会更清楚,使情绪容易稳定、放松,心态平衡。用意念来引导专注练拳,努力做到百虑俱消、物我两忘的境界,排除了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活动的干扰。 通过运动使大脑皮层的恶性兴奋转化为良性兴奋,让紧张的思维神经得以放松,精神压力得以缓解,让大脑在运动中休息。运动时用意不用力,精神在放松中集中,借以调节大脑神经的灵活性,增强神经系统对人体内外的良性控制力,从而改善抑制过程,消除病灶的反馈性影响。 太极拳还可以纳气“调息”,调理呼吸功能,既把呼吸作为健身的一种方式加以调整。 太极拳运动中的自然呼吸和腹式呼吸都应做到细、匀、深、长,有节奏地呼吸大量的空气。通过缓慢的运动,形成气息在体内的充分交换,保持人体吸入、输送和使用氧气的代谢过程。在呼气和吸气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以腹部收缩相配合,形成腹部横隔肌的升降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呼吸肌,从而增大肺活量。 腹式呼吸的具体做法是:吸气时,小腹内收横膈膜上升,带动体内脏腑上升;呼气时,小腹横膈膜下降,推动体内脏腑下移。 太极拳均匀、缓和的呼吸能加强静脉血的回流量,吸气时,胸腔内压明显下降,能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心房扩张,容积增大,有利于外周静脉血液回流进入胸腔;呼气时,胸腹腔内的压力上升,压迫经脉的管壁,使血管收缩,血容量减少。由于静脉上瓣膜起了活塞的作用,促进血流流向心脏,这样一呼一吸,使心脏得到周期性休息,也等于起到了第二个心脏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