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昵称31683302 2016-03-16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 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真相也都只是简单的说出了表面现象。一般人会认为:给穷人一笔钱或者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就会慢慢变得富足和高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 。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资源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这本书所要表达的观点十分简单。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若仅仅把稀缺现象是作为压力和忧虑的结果,那就是忽视了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意志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稀缺并不是绝对的数量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求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求的多寡,即有用的资源总是相对不足的。 简而言之,长时间的“供不应求”即为“稀缺”,而“稀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商品或人才的“价格的不断攀升”。稀缺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经济物品的稀缺并不意味着它是稀少的,而是指它不可以免费得到。要得到这样一种物品,必须自己生产或用其他经济品来加以交换。


稀缺会俘获大脑


就像饥饿的研究对象日思夜想着食物一样,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的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对于饥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食物;对于忙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亟待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对于缺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想办法支付每个月的房租;而对于孤独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他人的陪伴。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在经济学领域,稀缺无处不在,但其不触及心态。我们对稀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层面都是不同的,在经济学领域稀缺无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数量都是有限的,就算是最富有的人也买不起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我们认为,虽然稀缺是无处不在的,但对稀缺的感觉却并非如此。


但真正的稀缺不仅仅是实质上的约束,更是一种心态。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太少时,大脑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如何塑造我们的选择和行为。拥有的比需要的少,结果很简单:人们会变得不幸福。


我们越是贫穷,就越是买不到什么好东西。大到昂贵的学区房,小到生活中的盐和糖;我们越是忙碌,说享受不到休闲时光;我们的体重越是超标,就越不敢品尝美食。拥有的比需要的少,的确会令人不快,而且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比如我们的健康安全和受教育水平都会受到影响。稀缺会导致不满,甚至抗争。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感觉到其中缺少了一些关键因素。


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我们的注意力会变得更加集中,做事就会更有效率。但是,当我们总是将关注点放在稀缺上,思维总是围绕稀缺打转,所以就没有那么多精力投入人生中的其他事物。这就涉及到“带宽”的问题。


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而结识之人也总会以失败告终。从某种角度来看本书所要表达的观点十分简单。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稀缺形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当截止期限快到了而工作还有大部分没做,当手头的钱快用完了而还有好长时间才发工资,就会产生稀缺的心态。导致的后果:增加了工作效率或者将其他的事情再往后拖以腾出时间。节约用钱或者借贷。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


专注红利


专注红利: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各种类型的稀缺度会产生专注红利,而不仅仅局限于时间稀缺。经过实验表明,不论真实世界中发生了什么,稀缺都能够创造出专注红利。


专注红利来源于我们提出的核心原理:稀缺俘获大脑。“俘获”这个词在这里很重要,因为它形象地描绘了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畴。稀缺可以帮助我们做成一些凭借自身力量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佯装稀缺是很难做到的。空想出来的截止日期不过是一个空想而已,它永远不会像真正的截止日期那样俘获我们的大脑。


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的事物,也叫“隧道视野”。想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沉浸在一本书或一部电视剧中,身旁的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充耳不闻。可见,专注同时也会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所以,我们可以说稀缺令人“专注”,也可以说稀缺导致了我们有“管窥”之见——只能一门心思的专注于管理你手头的稀缺。


“管窥”这一词语指的是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透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


专注具有积极意义:稀缺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

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管窥所导致的忽视


管窥改变的是我们做出决策的方式。管窥会放大其他事务的成本(在上面所花费的时间更少),缩小了其他事物的收益。管窥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它会影响并指挥我们去想哪些事和不去想哪些事。


稀缺既能为人们带来收益(专注红利),也能让人得付出代价,而抑制机制就是这两种出现的根源。抑制作用限制了分心的想法,使得人们能够专注于某一项事物。而目标抑制机制就是我们不那么容易分心的原因所在。目标抑制机制限制了所有会导致拖延的分析事物,比如电子邮件、视频游戏或者零食;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本该投以关注的其他更重要的事物。我们专注、管窥、着手做事、疏忽其他事,都出于同样的原因:那些存在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


管窥负担:因没有对管窥心态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产生的心智负担与不利影响。关于管窥负担与专注红利孰轻孰重的问题,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当稀缺将我们的大脑俘获时,我们不会通过对得失利弊的慎重思考来进行权衡。可见,我们用管窥的方式来应对稀缺,既有利,又有弊。


管窥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它会令人们想同时做几件事情,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这是在“管子”视野之内获得的收益;而节省时间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则处在“管子”视野之外。有时,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就会完全忽略其他事物。对我们来说,“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并不容易看清,更容易被我们忽略,而且也更容易被我们遗忘。


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带宽会降低人的智商


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只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若仅仅把稀缺现象视作压力和忧虑的结果,那就是忽略了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因为人们对稀缺的专注是无意识的、非自愿的,也因为稀缺会俘获注意力,所以就使得人们对其他事物投以了过多的关注。就算我们想要试着做点别的事情,稀缺的“管子”还是会将我们的目光吸引进来。稀缺意味着在人生的另一个角度上,我们的注意力更少,投入于此的心思也更少。稀缺会不断将我们吸入“管子”的视野中,形成带宽负担,并由此抑制我们的各项基本能力。


前摄干扰

当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对于我们的心智处理器来说,稀缺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稀缺会不断地给大脑装载其他处理内容,而留给处理当前任务的“心智”就没有那么多了。这就引出了我们本章所要呈现给读者的核心假设: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


带宽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带宽负担1——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能力的一个核心特性就是流体智力。稀缺是如何对同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的?一个人的能力竟会如此轻易地受到影响,这一点也许令你始料未及,因为我们总是认为,认知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区别并不存在于穷人和富人之间,而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影响条件下的差异化表现。同一个人在将注意力集中于稀缺问题时,他的IQ分数就会比不存在稀缺问题时要低。这和生俱来的认知能力无关,是后天的稀缺影响了他们的认知能力。


带宽负担2——执行控制力

执行控制力: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自我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我控制是心理学研究中颇有难度的领域。我们知道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因素很多,它们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评价。而自我控制力并不会一成不变:眼前的奖励非常有诱惑力,能获得很高的权重;遥远未来的奖励的诱惑力就相对要小一些,权重也会低一些。


稀缺,完全不同于压力和忧虑

稀缺并不是唯一为增加带宽负担的事物。稀缺是几类重要关注点的聚合。稀缺会持续不断地为带宽增加负担:每个人都可能有一肚子的心事;无论贫富,谁都可能会与妻子吵架;谁都会被老板搞得措手不及。但是,什么都不缺的人,只有其中一部分会满腹心事;而所有经历着“稀缺”的人,每一位都会心事重重。


压力发挥了某些作用,稀缺的体验一定是有压力的。但压力不太可能是我们观察到的诸多现象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些与带宽负担相关的现象,与稀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相较之下,压力却无法引起这种现象。


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带宽负担会以强大的力量改变我们。分心、爱忘事、缺乏冲动控制能力。这些效应的规模也体现了带宽负担对各类行为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甚至包括那些一般被归于“个性”和“才华”的耐心、忍耐力、关注力和奉献精神。许多被我们认为是个性或才华的特质,都要依赖于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当我们想到所拥有的东西开始变少时,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热量,都会使自己专注于稀缺的实际含义。没空,就意味着用来享乐的时间变少了;没钱,就意味着用来消费的钞票变少了。而带宽负担着说明,还存在着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稀缺心态一旦出现,我们就必须应对心智资源更加紧缺的问题。


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智慧小施出品 作者:大军读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