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疸在表:有汗、无汗

 刘曦谦 2016-03-16
文】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气病中。
【词解】
  假令:如果。
【释义】
  黄疸多由于湿热内蕴,气化失职,小便不利,湿热无从排泄,日久熏蒸而成。因此,治疗黄疸的大法,当以清热化湿,通利小便,使湿热下泻,则黄疸可退,所以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但是诸病黄家,发热恶寒,脉浮自汗,病邪尚在表者,仍当发汗解表,不可拘泥于“利其小便”,所以治疗用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以解表邪。方中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散邪于外,加黄芪益气托邪以祛湿,合用为黄疸病的解表之剂。 |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治疗黄疸的大法与表虚的证治。
【参考】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小便利,则湿热除而黄自己,故利小便为黄家通法。然脉浮则邪近在表,宜从汗解,亦脉浮者先吐之之意。但本无外风而欲出汗,则桂枝发散之中,必兼黄芪固卫,斯病去而表不伤,抑以助正气以逐邪气也。”
  [按语] 黄疸病初期,常见有表证,本方可用于寒湿发黄或湿重于热兼表虚发黄证,若表实无汗者,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
  桂枝加黄芪汤,在水气病篇用治黄汗,本条用治黄疸表虚,属异病同治。
组成
【出处】 《金匮要略》古本
【功效】祛风散黄。
【组成】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三两。
【用法及用量】如桂枝汤。
【与原方关系】桂枝汤加黄芪三两。
【方证】黄汗发热,两胫自冷,身体疼重,汗出而渴,从腰以上有汗,腰下无汗,汗沾衣色呈黄如柏汁,腰髋弛痛,如有物于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重而烦躁,小便不利,宜此主之。并治诸病黄家脉浮者。
【主治】黄汗症。
而另外一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比此方少掉一味“甘草”,所以方名也变得不一样。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血痹,去掉甘草的“缓”就是为了让整个药性的力量更猛烈走向四肢末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