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右室中位间隔起搏VS右室心尖起搏,来自Europace的新证据

 曹娥江 2016-03-17

近年来,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部分患者的害处已经成广大临床专家的共识,同时右室中位间隔起搏(RVSP)也一直作为一个改善这部分患者预后的一种方案,然而确一直缺乏对比右室心尖部与右室中位间隔的大样本长期随访数据。G.H.Mairesse医生带来的临床研究则证实了右室中位间隔起搏的可行性,长期安全性及临床转归。


G.H.Mairesse医生从2003年至2012年,对453位起搏适应证患者植入起搏器时以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作为首选,并进行长期随访。所有的植入患者均使用X光影像确定植入位置,并且以观察起搏后QRS波是否变窄作为验证标准。


通过对比94例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患者,225例右室中位间隔起搏(RVSP)患者,以及134例起搏部位介于右室心尖部与右室中位间隔之间的RVXP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电学参数,最终评估三组患者的临床转归以及生存率。


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6±11,49%为男性患者。平均EF值为56%±11%,平均QRS宽度为112±28ms。植入后,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平均QRS波宽度增加至162±28ms,右室中位间隔起搏患者平均QRS波宽度增加至152±26ms,RVXP患者的平均QRS波为153±34ms。


术中电极阻抗在三组分别为732±188,737±218,以及748±228欧姆;术中R波感知分别为12±10,11±5以及11±5mv。心室起搏阈值分别为,0.64±0.52,0.59±0.26,0.63±0.26V,脉宽均为0.5ms。


在平均随访3±2.2年后,右室心尖部起搏组QRS增加至172±22ms,右室中位间隔组增加为162±24ms,RVXP组QRS波增加为167±28ms。电极阻抗分别为509±150,499±137及508±144欧姆。心室感知分别为9±5,9±4,9±5mv。心室阈值分别0.82±0.43,0.77±0.44和0.77±0.33V。


在随访中,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患者心衰发生率为21%,右室中位间隔起搏组患者心衰发生率则为14%(P=0.14)。右室心尖部起搏组与右室中位间隔起搏组新发房颤分别为7%及5%,中风发生分别为2.2%及1.1%。


卡普兰-梅耶曲线分析提示,右室中位间隔起搏疗法在3年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达到28%。


由此,G.H.Mairesse医生得出结论,右室中位间隔起搏时安全有效的,长时间应用右室中位间隔起搏,起搏以及感知参数均比较稳定。且当为患者应用长期稳定的右室中位间隔起搏疗法可以减少不利的临床转归以及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