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体质调理

 网事如feng 2016-03-18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宝宝出生后,妈妈们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小小的新生命身上。宝宝的一啼一笑,无时无刻都牵挂着妈妈们的心。但是,妈妈们也请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尽管分娩时的危险和痛苦结束了,但是产后忽视自己的身体,还是可能有一种新的危险发生,那就是“产后痛”。

一 ,小心这些产后问题:

1.肥胖:体形走样、虚胖、腹壁松弛甚至内脏下垂;

2.眩晕:头晕目眩,伴食欲不振、恶心、发冷、头痛等症状;

3.色斑:又叫“蝴蝶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大或颜色加深;

4.痛经:痛经、经量过少或过多;

5.肌风湿:又叫“坐月子”病、肌纤维组织炎。表现为腰部发凉、发紧、僵硬、酸胀,遇阴雨天加重;

6.四肢及骨盆疼痛:又称产后风,有身体关节、足跟、腰腿痛等;下腰部疼痛可放射到腹股沟、大腿内侧,臂部或腿后;

7.肛裂、痔疮:便时肛门疼痛甚至出血,便秘,痔疮;

8.产后抑郁:表现出紧张失眠、疑虑恐惧等,严重者致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二 ,和美东方产后恢复中心中医解读产后综合症

1、“气血不足”是产后体虚根本原因

气血是人体活动的根本,一旦大量流失,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女性本就容易气血不足,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气、血、津液的耗损,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产后如果疏于调理,更会带来一系列诸如色斑、肥胖、眩晕、便秘、小便不利、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2、血瘀导致各种产后问题

中医认为,分娩时胞宫的脉络被损伤,导致旧血不能除,瘀阻经络;出现小腹疼痛,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而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面色青白,形寒肢冷。血瘀需要辨证调理,若兼小腹冷痛、绞痛者,可以扶阳艾灸进行温经散寒;若伴肢体倦怠,气短乏力,则用透背熏蒸以益气补虚;若兼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小腹胀甚而痛者,可以点穴顺气或循经通络以舒肝理气,行滞止痛。

3、产后痹痛严重干扰生活

“产后痹证”,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痹就是不通的意思。女性产后出现肢体疼痛、酸楚、畏风怕冷、麻木、重着以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中医称之为“产后痹”,亦称为产后身痛、产后通风等。产后疏于调养,可能数年不愈而反复发作,严重干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三、和美东方产后恢复中心中医辩证调理产后问题

产后如果疏于调养,带来的问题则可能伴随终生。

1,扶阳艾灸改善产后失眠:

李妈妈自产后一年左右,夜晚无法安睡,翻身时觉得很累,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一段时间后就会缓解,但发展到现在月经前后,每天早晨整个腰部都会痹痛,还有了失眠的毛病。

中医辨证:

由于女性生产时失血过多,心失血养。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尤其是心的温阳功能与肾的滋阴功能不能协调、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加上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一旦产下孩子之后身体就会出现微妙变化,女性就会不适应,从而加重失眠。采用扶阳艾灸配合循经通络此类失眠效果显著。

2,循经通络调顺肝经,改善产后情志不畅

王妈妈去年在医院产下一名男婴,家人都高兴极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赵小姐有些不可理喻。常常一个人莫名的哭,情绪也低落到了极点。

中医辨证:

产后气血本就亏虚,加之喂奶、带孩子,睡眠不好,导致血气得不到恢复,运行不畅,全身脏腑、经络、肌肉失去濡养,心神不守,出现情绪多变、焦虑易怒等。调理重在疏肝调气。首先,疏通肝经,激活肝经气血,通畅气机。再根据肝木克脾土的原理,用点、按、揉等手法刺激脾经,强壮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段时间后,王妈妈体内郁结之气明显消散,无气堵、胀气之感,排泄通畅,精气神充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