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中医学习笔记

 梅魂荷韵荐康客 2020-02-07

​🍀养生知识


三九补一冬,进补分体质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


👉冬令进补,以温补为宜。

小寒之时,平和体质者可适当多吃些牛羊肉、鸡肉、核桃仁、大枣等温补的食物,补中益肾。


1⃣气虚体质宜补气

容易出虚汗,精神状态不佳,容易疲乏的人群,重在补气。

不妨用红参、红枣、白术、黄芪、淮山、莲子等药材煲汤,如黄芪乌鸡汤、莲子瘦肉汤等。


2⃣血虚体质宜补血

容易失眠、心悸,面色发黄,嘴唇颜色苍白,女性经血量较少者,重在补血。女性朋友日常可以多疏通肝经,按摩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帮助调养气血。


3⃣阴虚体质宜滋阴

手心脚心发热,脸部潮红,夜间容易盗汗的人群,属于阴虚体质,重在补阴。阴虚体质者属于易上火体质,要少吃辛辣,多吃新鲜蔬果,可以适当吃点甘润之品,如银耳、雪梨、百合、莲藕、菠菜、白萝卜等,也可以用石斛煲老鸭汤。


4⃣阳虚体质宜补阳

冬季手脚冰凉,比较怕冷,并且容易出现腰膝酸软、腹泻,即怕冷喜热者,重在补阳。饮食上,宜少吃生冷,多吃温补食物。


⭕温馨提示:

(1)“小寒大寒,冷成冰团”,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戴帽,睡前泡脚;

(2)“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宜顾护肾阳,养护肠胃,少生冷辛辣,宜温补脾肾。

(3)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

❤爱中医群教您正确养生

人体三大瘀·食瘀

现代生活节奏过快,人们为了便捷,经常会摄入洋快餐、方便面等高油、高盐食物。加之工作社交难免应酬,大鱼大肉、觥筹交错已成为现代人的常态,有句俗话说得好:“病是吃出来的”,

吃得过多过腻,我们的肠胃无力运化掉

这么多的食物,就容易造成食瘀。


如何自查:

①皮肤粗糙,脸泛油光或面有横肉;

②舌苔白且厚,伴有口臭、便秘、睡觉打鼾、屁多便臭等情况;

③经常心烦心悸;

④午后吃完饭就犯困;

⑤大便黏腻,胃腹部胀满。

以上表现出现2个或以上,说明平时饮食无节制,需要规范饮食,调理肠胃。


古人说“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可养五脏,

因此建议每顿不要吃得过饱,日常饮食减少摄入高油脂食物,

适量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类、豆类、水果、蔬菜及海藻等,能促进排便,预防便秘,山楂、红薯、香菜、芹菜、白萝卜也对食瘀有效。

什么是气滞?


气,是身体内的极细微的基础物质,是生命的能量。而这些能量物质,其实又是不停流动运转的。当它们的流动和运转停滞下来了,就是气滞了。


气滞主要表现为:郁、疼、胀。


 1、郁,指的是心情郁闷。平时总是感觉莫名地不开心,凡事往坏了想,看待周遭的事物,往往是带着一点负面情绪的。原因是气滞之人,多有肝郁的问题。

肝,主情绪。肝气郁滞,则情志不宣,于是就郁闷不快。


 2、疼,指的是肢体的疼痛。身体随处可能出现疼痛,四肢、腰背、两肋,都可能出现疼痛。这种疼,不剧烈,而且位置会改变,程度是时轻时重的。这是气滞以后,不通则痛的表现。


 3、胀,指的是身体有胀闷感。集中发生在乳房、前胸、胃脘、肠道、胁肋等处。还有的,不停地嗳气、胃胀、打嗝、想叹气。其实也不是伤心而叹气,而是说叹了口气,身体会好受些。这是气滞郁结不散的表现。

【爱中医养生之大寒】

守住“三藏”,安然过冬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该怎样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呢?大寒的养生,关键字还是“藏”,守住“三藏”,安然过冬。


一、藏热量


大寒时节养生的第一要义仍然是御寒保暖。“大寒大寒,防风御寒”。除了穿衣戴帽,胃寒脾虚的人平日可以适当吃一些山药、红枣等健脾益气的食物,大寒时节人们晨起出门前,不妨喝些热饮,以起到振奋脾胃的作用。


二、藏气血


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这是藏养气血的好办法。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改善睡眠质量。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人要有意识地增加饮水量,千万不要等口干后才想到去喝水。


三、藏心神


身边总有人说“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只有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人体才能抵御得住严冬酷寒的侵袭。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降低心脑血管问题的发生概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