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卖故事 | 紫砂茶具十年经典拍品(三)

 蚌之沙 2016-03-18

拍卖故事 | 紫砂茶具十年经典拍品(三)

清 杨彭年制 陈曼生为江听香铭 石铫壶

成交价RMB3,680,000

嘉德2012年拍卖

尺寸:长:15cm

宽:13.9cm

高:11.5cm

重:393g

年代:嘉庆至道光期间(1796-1850)

描述:来源:唐云(1910-1993)‘八壶精舍’旧藏

包装:蓝布锦盒囊匣

释文:‘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听香铭’楷书刻铭并款识。‘彭年’阳刻篆书印款

陈曼生师从丁敬黄易,入事阮元浙江幕府

陈曼生(名鸿寿,原名鸿绪,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浙江钱塘人),师事浙江印派的丁敬(1695-1765)、黄易(1744-1802)等人,曾入阮元(1764-1849)浙江巡抚之幕。曼生工古文诗词,以精于篆刻为时所称;善书法,以隶书、行书闻名。然而,真正使他扬名后世者,则是参与宜兴紫砂壶的设计与创作。曼生任溧阳县宰期间(约嘉庆十六年至十八年,1811-1813),与宜兴紫砂名匠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浙江桐乡人)合作制壶,据说他画十八壶式(事实上不止十八式)与之,各式壶铭由曼生幕客如江听香(原名青,字步青,别署红豆)、高爽泉(原名垲,字子高,1769-1839)郭频伽(原名麐,字祥伯,又号白眉生,1767-1831)以及查梅史(原名揆,字伯揆,号梅史,1770-1834)等人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曼生的壶式与造型设计,融合了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汲古创新,典雅隽永,成为文人壶的经典,影响后世深远。

大石斋八柄曼生壶,八壶精舍唐云旧藏之一

‘清杨彭年制陈曼生为江听香铭石铫壶’原为杭州画家唐云(1910-1993)之旧藏,唐云以藏有八柄著名的‘曼生壶’著称;其斋号除‘大石斋’外,另一最常用的为‘八壶精舍’,即由此得名。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此壶有‘彭年’篆书印款,为杨彭年之作。提梁壶,敛口、鼓腰、圜底,造型简练,浑朴有致;提梁作半圆形,与壶身衔接处之线条自然流畅。‘石铫壶’之名,乃出自其壶铭指涉北宋周穜(北宋熙宁至元佑年间人)赠壶予苏轼(1037-1101)的故事。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古人煮茶的用具原是以生铁制成的鍑(音读:fu,或作釜)、瓷或石等材质为之,但这些材料的缺点在于不够坚实,难以耐热、持久。到了宋代,釜演变成铫,周穜送给苏轼的石铫壶即是一种由‘釜’改良而成,有流有柄的煮茶器。苏轼得到此一石铫壶之后,曾作了一首诗给周穜,以表达感谢之意: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诗中赞扬石铫壶这种新产品,由于在材质与器身设计上加以改良,因而更适合用来煮茶。而这把当年周穜送给苏轼的石铫壶,后来于清代乾隆年间被仪征人尤荫(1732-1812)所收藏。有学者认为,此壶应该是用紫砂制作的,可作为北宋已经有紫砂器的实物证据。陈曼生与杨彭年根据石铫壶的造型再加以改造、创新,因此题铭曰:‘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意思是这把由紫砂泥抟制的石铫壶,已不同于周穜的那把,而是自行创作设计的。

曼生所书,听香奏刀

曼生书法以隶书、行书著称,两者在字型表现上有相通之处,即中宫紧缩,横、撇、捺笔则极力地往左右伸展,有如长枪大戟一般。此壶铭书法有潇洒简逸之致,仍不失端整。其款识虽署曼生幕客江听香,但若将其与唐云所藏几件传世‘曼生壶’上的刻铭书法作比较。兹举‘之’、‘我’与‘铭’三字为例,如‘之’字撇笔之形态、‘我’、‘铭’两字的结体,可说是非常相近。尤其‘铭’字的‘名’偏旁写法,其第三笔与第四笔为连书,为其最显著的特色。因此,此壶铭极可能为曼生所书,而由听香所奏刀者。

拍卖故事 | 紫砂茶具十年经典拍品(三)

清 路大荒旧藏杨彭年制锻泥提梁石铫壶

成交价RMB: 1,380,000

杭州西泠2012年拍卖

壶铭:髯仙当日留遗制,来试人间第二泉。仿东坡石铫制为篑山仁兄雅玩。小亭。

底款:阳羡杨彭年制

高:13cm 长:12.5cm

锻泥而制精雅可爱,书款颇异较为罕有

此件石铫壶以锻泥而制,形制典美,包浆细腻浓厚,一望即给人精雅可爱之感。壶嘴直,斜出劲挺。提梁弯曲柔美,尾端与壶身相连处分叉,过度自然,线条流畅。壶身以刀代笔,刻铭文于上,奏刀有力,行气十足。底部平,中央落“阳羡杨彭年制”篆书款,与常见之“杨彭年制”或“彭年”颇有不同,较为罕有。整器造型、用料、包浆、书法、品相俱佳,是一把值得珍藏的紫砂精品。

捏嘴不用模子,掇暗嘴之工艺

杨彭年(清),字二泉,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他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瞿应绍、朱坚、邓奎、郭麟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路大荒(1895~1972) 原名路鸿藻,曾用名路爱范,字笠生,号大荒,别号大荒额山人、大荒堂主人。淄川县菜园村人。曾担任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

拍卖故事 | 紫砂茶具十年经典拍品(三)

清 陈曼生制梨形紫砂壶一对

成交价RMB: 1,495,000

杭州西泠2014年拍卖

铭文:五石无用,合世则重。曼生铭。阿曼陀室。石泉竹炉,千金一壶。曼生铭。阿曼陀室。

上为环钮,并有活环

五石无用,合世则重,石泉竹炉,千金一壶

说明:壶以紫泥抟成,质地细腻,绵密柔滑,为上等泥料。壶身主体呈梨形,口内敛,丰肩,略束腰,下腹微鼓,曲线婉转自如,颇为雅致优美。壶盖微鼓,其上为环钮,并有一活环,工艺难度颇大,极为难得。壶把为圆环形,线条饱满,便于持拿。壶流略微向上翘起,姿态生动。壶身以刀代笔,镌以铭文,文字流畅利落,俊美秀气。一壶铭“五石无用,合世则重”,一壶铭“石泉竹炉,千金一壶”,言明砂壶之难得,吃茶之乐趣,意境优雅自如。原配木盒,制作精细。

高:9.3cm 长:14cm 数量:2件

作者简介: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曼龚、种榆仙客等,浙江杭州人。嘉庆六年拔贡,官至淮安同知。工书法,善山水、花卉,精篆刻,亦擅刻竹。与陈豫钟齐名,世称“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