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值管理”的陷阱

 昵称9950369 2016-03-21


作者简介:

宋清辉

知名经济学家,著名专栏作家,曾在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担任顾问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监管。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股权质押、回购等都是市值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正因缺乏明确细则,部分上市公司与自称可以协助市值管理的咨询、公关机构对其未有充分的理解或假装没有充分理解,无意或故意进行了股价操作


自2014年5月国务院“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至今已经有近两年时间,要立足于公司价值持续增长进行市值管理,坚决不搞伪市值管理、真欺诈操纵,就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市值管理、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检查。


监管层之所以提出市值管理这一概念,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本土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更加成熟。可惜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做得差强人意,不排除有上市公司管理层将市值管理和“股价管理”直接画上了等号。


所谓市值管理,不是让上市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简单而言,是要使上市公司的市值与公司的价值相一致。要做好市值管理,就要管理层做好公司的运营,推动公司积极健康的发展,使公司能够长期、持续性地盈利。这也意味着要做好市值管理,需要通过有效、长期的机制进行管理,想瞬间取得成效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看到,在A股震荡剧烈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更需要做好市值管理。市值管理制度的出台并不是政府的救市行为,而是让上市公司主动进行自我的调整和完善。对盈利能力强、具备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而言,他们更有资本在牛市中昂首挺胸、在熊市之中显示出抗跌的能力,其市值更应该在股市中表现突出。


此轮A股下跌和上市公司在2015年那波疯牛行情有一定的关系,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大于实际价值,许多个股的上涨仅是因为概念、预期的炒作,在资金成为推动市场上涨主力的背景下,虚高甚至成为泡沫的股价并不能反映出其真实价值。因此泡沫破灭之后,大量上市公司股价疯狂下挫。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评论指出上市公司市盈率非常低,意思就是说整体看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低于或者接近实际价值,这也会让很多人认为抄底的时机到了。但由于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是动态的,尤其是当前宏观经济处于不稳定的时期,上市公司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在经营压力变大的同时,公司动态业绩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公司实际价值也会因此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有完善的市值管理措施并已经实施,一旦经济企稳或股市稳定,就能够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公司要做好市值管理就需要实现全方位的提升,让外界看到他们最想看到的东西。对中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的定位、未来三到五年阶段发展目标、实施框架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年度计划与措施,能够让企业的市值管理更加有效,能够让投资者看到公司中短期较为清晰的运行脉络。


如果上市公司真心实意想将市值管理做好,对外需要将投资者关系管理、危机公关、财务报表等进行完善,除了按规定不得披露和与公司发展无关的事项外,其他各方面都不能有所隐瞒;在对内的资本运作方面,重大项目、发展战略、实行的项目都必须高度重视。


我们常见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股权质押、回购等都是市值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正因缺乏明确细则,部分上市公司与自称可以协助市值管理的咨询、公关机构对其未有充分的理解或假装没有充分理解,无意或故意进行了股价操作。例如,上市公司在股价处于低位时抛出利空消息打压股价,相关机构会在此时大笔吸筹到一定程度后拉升股价,而这个时候企业利空消息一散而空,接踵而来的是高转送、并购重组、优质资产注入、员工股权激励方案、项目重大突破、业绩报告预计大幅增长等利好。


如果在股市震荡期间,上市公司通过上述拉升股价的方式进行这种所谓的市值管理,不仅是给公司的股东、投资者挖了一个坑,也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不仅不利于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正面形象,同时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发展出现问题;后期因为泡沫破裂而大幅下跌,令投资者大幅亏损,自己也有可能被市场丢弃、甚至退市的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