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答对这5个问题,别说你懂尿酸和痛风这些事

 tysdne 2016-03-22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在2016肥胖与糖尿病论坛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李焱教授和瑞金医院肾内科陈晓龙教授为我们讲解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方面的那些事儿。小编特意挑出其中容易被忽略或者犯错的问题集结成文,请看题: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1、痛风患者在饮食方面是否只要求低嘌呤饮食?


不是的。我们都知道,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因此富含嘌呤的食物(各种肉类、动物内脏等)都是需要在生活中尽量避免的。但是,还有2类食物成分也容易诱发痛风,那就是——果糖和酒精。


尽管高糖饮料和零食本身含有的嘌呤量往往很低。但是高果糖浆的摄入量与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正性相关,果糖可能会加速嘌呤的代谢过程。当然,高糖饮料的长期摄入过多还会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因此甜饮料是不能多喝的。


另外,酒精饮料也是重大的风险因素。大量饮酒可使得嘌呤的分解加速,加快尿酸的生成,同时酒精饮料不利于肾小管对尿酸的滤出,使得尿酸的排泄也减少。因此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不光啤酒需要少喝,红酒白酒一样也需要注意。


2、都知道肥胖易引发痛风,那BMI正常的人是否就不易患痛风了?


不是的。一方面,理论上说,肥胖的确会促进高尿酸血症、其原因分为两大方面:(1)增加尿酸合成:由于游离脂肪酸增加,5-磷酸核糖向磷酸核糖焦磷酸从头合成亢进;(2)尿酸排泄下降: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Na+/H+泵活性亢进、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脏体液紊乱等各方面,引起尿酸重吸收增加。


因此,BMI越大,痛风的发生率就越高。下图显示的是2012年Am J Med的一篇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BMI越大的女性,在50-70年龄段间痛风的发生率都是越高的。


BMI越大,痛风发生率越高


但是,另一方面,BMI并不能完全决定人们的痛风风险,因为还有一个指标非常关键——腰臀比。


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腰臀比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指标,指标越高说明内脏脂肪的积聚越明显。因此,腰臀比越高(尤其>0.95时),痛风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所以说,降低痛风危险性,光看BMI是不够的,A4腰也很关键!


3、先有高尿酸血症还是先有肾病,如何鉴别?


临床中,高尿酸血症可以引起这些肾损害:(1)慢性尿酸性肾病;(2)尿酸性肾结石;(3)急性高尿酸性肾病。其中以慢性尿酸性肾病最常见,即尿酸盐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可能引起肾小球的缺血硬化。


但是,肾功能不全也会继发高尿酸血症。并且,尿酸水平越高,eGFR下降越明显。


下表(表1)可以帮助你鉴别这两类病因不同的疾病:


表1 尿酸性肾病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鉴别


4、碱化尿液的目标是越“碱”越好吗?


不是。当尿pH值<6.0的时候,可以加用碳酸氢钠,以促进尿酸排出。而当pH>7.0时,易形成草酸钙及其他结晶。因此,碱化尿液时需要监测尿pH值,而最有利于尿酸盐溶解从尿液中排出的尿pH水平是在6.2-6.9之间。


5、降压药对高尿酸血症有影响吗?


有的。目前已经证实,β受体阻滞剂、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能够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但是,氯沙坦、某些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CCB类药物(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可以降低尿酸风险。


除此之外,低剂量阿司匹林、环孢素A、麦考酚酯、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容易增加尿酸水平。


表2 不同药物对尿酸水平的影响


通过以上五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仅要应用降尿酸的药物,还要“管住嘴,迈开腿”,适当碱化尿液,避免应用升高尿酸水平的药物。总之,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这件事儿上,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本文为“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