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解读(连载三十)

 自学中医的医馆 2016-03-23

伤寒论解读(连载三十)

102~108小建中汤

 

一〇二、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解读:

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加饴糖倍芍药,与桂枝汤几乎相同,都是起补中益气的功效。

感冒了,患者的“悸而烦”就是虚,没有提“寒热”,应该是不明显。《伤寒论》中对虚人感冒的治疗原则就是补中益气,小建中汤的名字也说明了问题。后人又创建的补中益气汤也是治疗虚人感冒初起的。与此思路一致。

     小建中汤的在医界的认识基本一致。

 

一〇五、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解读:

此为张仲景老师的展示的推理过程。应该不太难懂。从应该用“大承气汤”,由于误治——知医以丸药下之;导致自下利者;仍然用调胃承气汤这一过程。

“过经”现代据以伤寒论中传经的条文之一。从原文,就是患者从太阳病转到阳明病。

    承气汤在阳明篇中解读。

 

 

一〇八、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解读:

治法不解。

从“伤寒”可知患者“感冒了”。从“腹满谵语”证应该是患者的阳明病之“实”证。

    通过脉象推测出“肝乘脾”,并命名为“”,也给出了刺期门的方法。不懂针灸,不解。

 

本书这几条的难度小,歧义也小。不用过多的解释了。

 

                                毛延升

                                2016-02-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