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教序》基础笔画视频演示1

 文山书院 2016-03-25

《圣教序》基础笔画视频演示1

 2016-03-25 施兴国 书法思考

▼《圣教序》基础笔画演示


《圣教序》教程连载之基本笔画1

作者:施兴国


行书是介于正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在所有书体中,兼容度最大,表现力很强,抒情性丰富。要学好行书,王羲之行书是必修课程,也是行书的正脉。


我们学习《王圣教》,先从基本笔画开始,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元,王羲之说过:“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笔画质量对字结构的重要意义。下面就将《王圣教》字中的笔画分析出来,一一列举其写法:


①斜切起笔

同楷书,切笔斜下,由轻渐重,再转向顺笔画走向侧锋带笔,带笔要重到能盖住切笔的头尾,而且通过带笔形成棱角,使起笔棱角分明,干净利索。带笔结束接着就是手指捻管调中锋,使笔画中段按中锋状态运笔。带笔后切忌不捻管调锋直接偏锋横扫,犯这种错误的业余爱好者特多,应引以为戒。

笔画例图:

例字选临


②尖锋起笔

搭锋下笔,尖锋入纸,顺笔画走向渐行渐按,由于下笔时已是中锋运笔,故不需要再捻管调锋。对笔的要求高,锋要尖锐,钝笔是写不出来这种效果的,优质狼毫最好,最能表现笔锋。

笔画例图:

例字选临


③引子起笔

承接上笔收笔的势,即延续上笔的运笔惯性(上笔画露锋收笔,笔尖离纸后在空中继续前行),动作由快而慢,如“惊蛇入草”,尖锋入纸(犹如接住别人抛出来的球,接球后的“手”有一个顺球力惯性后推的缓冲动作),入纸后再由轻渐重,由细渐粗(方法同尖锋起笔,但很短很轻),再调整笔锋转折切笔写笔画的起笔。这个轻而短的引子也是为完美过渡到笔画作一个铺垫。如果没有这个引子过渡,直接转向起笔,势必生出圭角,形如鹤膝,笔头越长越容易出现,导致病笔。

笔画例图:

例字选临



④连笔起笔

即两个笔画直接连起来写,下笔起笔是上笔收笔接续而来。《王圣教》中这类笔画很多,也是行书和楷书的区别之一,写好这类起笔要考虑前后两笔一气呵成,将两笔画当作一个整体来写,下一笔起笔直接从上笔收笔而来,甚至上笔收即下笔起,没有了上下笔收笔与起笔的明确界线。

笔画例图:

例字选临




作者简介

施兴国,安徽池州人,毕业于中国书法院硕士课程班,现为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芜湖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芜湖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