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没有副作用小的降压药?

 鹩歌 2016-03-28

有没有副作用小的降压药?

橙医生 2016-02-23 15:37

有没有副作用小的降压药?

我在门诊常见到不少高血压患者因为担心降压药物的副作用,认为“是药三分毒”,不愿意服用降压药,尤其是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这降压药的副作用到底有没有这么可怕?


降压药的益处远大于副作用


降压药误区一:“是药三分毒”不愿用药

有些患者看药品说明书有副作用就不敢服药,降压药的益处是非常明确的,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是很低且较轻的,远比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小。

降压药误区二:不听医嘱自行停药

有的患者只要无症状,就不吃药了,或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后就自行停药、换药。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认识和错误的做法。高血压不坚持吃药控制所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

副作用不一定有害


副作用≠不良反应:

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这两个概念很接近,但还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副作用的概念更广,副作用不一定有害,而不良反应是有害的;

副作用:

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另外,不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所产生的反应严格地说也不能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的“妙”用

高血压患者们担心的副作用其实应该称为不良反应。比如有一种降压药叫缓释异搏定,部分患者会有便秘副作用,而用在伴慢性腹泻的高血压患者身上正好有治疗作用,这就不能叫不良反应了。

严重不良反应仅在特定条件下才发生

医生在应用药物前会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当然如果不存在相应的禁忌症,则无需过于担心,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仅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如:

1.β阻滞剂类降压药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不良反应一:哮喘发作

只有在哮喘体质的人身上才会诱发哮喘发作,一般人不会出现;

不良反应二:心脏停搏

在伴有心动过缓、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身上应用,会有心脏停搏的危险。因此哮喘、心动过缓、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就是β阻滞剂的禁忌症。

2.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

代表药物:贝那普利、培达普利、咪达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等;

不良反应:可导致胎儿畸形,故对孕妇绝对禁忌。

3.噻嗪类利尿剂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不良反应一:诱发痛风

可升高尿酸,诱发痛风发作,故痛风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二:引起过敏反应

对磺胺药物过敏者应用噻嗪类利尿剂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故可用襻利尿剂(呋噻米、托拉噻米等)代替。

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有哪些?


1.钙拮抗剂类降压药

钙拮抗剂类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拉西地平、贝尼地平等,不良反应主要有踝部水肿、牙龈增生、面红、心动过速等,但不同钙拮抗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不同的,拉西地平、贝尼地平相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普利类降压药

普利类降压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干咳,夜间尤甚,平均发生率20%左右,而咪达普利相对较少。

3.沙坦类降压药

和普利类降压药相比,沙坦类降压药的干咳不良反应则更少,与安慰剂类似。

4.β阻滞剂类降压药

β阻滞剂会引起疲劳、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司机慎用。

5.利尿剂类降压药

噻嗪类利尿剂可升高血脂、血糖,降低血钾,而这些不良反应与利尿剂剂量大小关系密切,可通过减少剂量、加用保钾利尿剂或补充钾离子的方法抵消这些不良反应。

什么降压药副作用小?


1.副作用因人而异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中指出,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可能有个别人不能耐受。

2.不良反应只是个别

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是临床上长期应用该药发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结,一般仅占1~5%,所以并不是每个患者在用药后都会发生。

3.不良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而且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大多是可逆的,停止用药后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

4.不良反应可联合用药抵消

有些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抵消,如长期服用钙拮抗剂出现踝部水肿后,可通过联合小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利尿剂,既可消除水肿,也能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

降压药的副作用不可怕

总之,降压药的副作用并不可怕,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在适应症的范围内使用,一般都是安全的。即使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达到既降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又使药物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的理想状态,从而可长期坚持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