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叶见精神 ——诗歌中的“炼字”艺术 李凌起 【解题指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代诗歌创作历来有讲求炼字的传统。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精心锤炼,让一些字眼能够使诗歌增添了意味,达到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可以说,一首成功的诗往往是“一字见精神”。中国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便是炼字的佳话。 在高考诗歌鉴赏命题中,炼字是考查的一个重点,纵观近06年—11年各地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考察炼字的就有20余题,几乎每年都有三四道这方面的题目。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以下几类词语: (1)动词。如分析宋祈《玉楼春》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品评“闹”字的妙处。 1.某句或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或两个字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同意吗?为什么?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5.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6.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解答 “炼字”类题目,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字不离句”,即要把此字放在诗句之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不能把该字或词孤立起来。首先要分析这个词语本身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分析其在诗中有无比喻义和引申义。思考这种比喻义和引申义对于作者摹景状物、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在解答炼字类题目时,一般要遵从如下程序: (1)释词,即解释该字(或词)的意义、修辞等。 (2)释境,即描述该字(或词)在具体诗句中所表现出的情境。 (3)释效,即分析该字(或词)的表达效果,一般从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有怎样的表达风格或特点(如典雅、平易、生动、形象等)。 另外,答题时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根据分值适当解析”。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典例剖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问题: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柳条的蓬勃生机。描绘出春日之柳的繁盛,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感情。 【思路解析】此为借咏柳自伤迟暮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全诗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解答此题时,先考虑此字的意义和修辞,然后在具体诗句中所表现的情境,并结合此诗的具体特点,分析其前后的对比反衬之意,进而结合注释,理解其中所寄托的作者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空” 在词中的意思是白白地,(解释词义)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结合上下诗句,展开联想,描绘意境)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思路解析】词的上片前两句写景,景中有情,即“伤心”。后两句叙事,主人公登高远眺,愁意顿生。再结合下片的“宿鸟归飞急”、“归程”,可以看出,这首词表达的是思妇怀人或游子思乡。题目要求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实际就是告诉我们“空”这个字承载了作者的深厚情感。“空” 在词中的意思是白白地,结合诗句可以看出,“空”字描写了游子(或思妇)在楼上的心情,应该是一种空虚和失落,空空的思念着家乡(或外出的游子),传达出了心中的那种孤寂和惆怅,使“愁”绪具体化和深化。 【新题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山家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到我山家。 (1)简析首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乱,写马蹄踏过水面,也踏碎了倒映在水中的绚丽云霞,流露出诗人的惋惜之情,也更突出了诗人对山间美景的赞美与珍爱。 (2)有人评价这首诗:一个“怪”字使全诗别开生面。试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诗的前两句写山间美景与作者盎然的游兴,“怪”字形成转折,将作者的目光由物转向人。此字与下句呼应,原来是因喜鹊先至山家报信,所以溪童出门探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风雨渡扬子江 吴敬梓 几日秣陵住,扁舟东复东。浓云千树合,骤雨一江空。 往事随流水,吾生类转蓬。相逢湖海客,乡语尽难通。 答案:合,写出浓云密布,天色阴暗,两岸树木难辨。空,写出大雨骤降,水天茫茫,江面一片模糊。两字极言天气之恶劣,也暗示者诗人旅途及生活的艰难。 (2)结合后两联,分析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 答案:包含作者漂泊无依,孤独愁苦的感情。四处飘泊的蓬草,不知何日能宁栖,写出诗人的飘泊之苦;有心攀谈以解寂寞,可乡音各殊,言语难通,更增旅途孤寂。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生诗四首(其一) 洪亮吉 何处春生早,春生在小楼。月中帘影上,风里笛声柔。 绿意枝梢破,红情烛畔流。三更乍闻语,香气落墙头。 (1)颔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上、柔二字。上,指明月初上,帘影随明月上升而上移,一个上字既写出景的变化,又暗示出时间的变化。柔,柔和,写春风送来柔和的笛声,一个柔字透出只有春才能带来的温馨与各谐。 (2)宋祁曾有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者却在这里写“绿意枝梢破”,一“闹”一“破”,在意境的表达上有何不同。 答案:“闹”字透出的是盎然的生机:红杏怒放,枝头争妍,蜂飞蝶舞,生机盎然。“破”字表达的是绿叶初绽,捕捉的是春意悄然来临的信息。“闹”是盛春之景,“破”为初春之态。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埸,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榆关:山海关。 (1)这首词上下两片的开头,“一”字反复出现,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这是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上片“一程”的反复,写诗人跋山涉水,一程又一程远行,表现了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下片“一更”的反复,写塞外风狂雪暴,彻夜不停,表现了塞外环境的苦寒。 (2)有人评价:“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中,“聒”字用得灵脱。试赏析“聒”字的妙处。 答案:聒,喧扰、嘈杂之意,写暴风雪搅扰得人彻夜难眠,美梦难成。既写出风雪之急,又表达出作者对暴风雪的厌恶之情。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此曲写于重阳。 (1)有人评价这首散曲说:“一个‘强’字透露多少辛酸。”结合本诗的前半部分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强,勉强。这里写诗人在重阳强打精神,整衣登高。但作者厌倦飘泊,思乡情切,而满怀愁绪,意兴阑珊,即使是美人、佳酿、妙音,也无法排遣,无心去赏。 (2)结尾“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案:作者寓情于景,与上文“倦客思家”相呼应,“一抹斜阳”让人感到年华的流逝,“数点寒鸦”让人体会到暮年的悲凉。以景写情,更增凄苦与惆怅,余味悠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