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考学堂| 一文识抗痛风药

 panyunbo 2016-04-07


中公教育医疗考试研究院  刘建强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

(1)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

代表药物:秋水仙碱。临床应用:用于痛风的急性期、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和预防。

(2)抑制尿酸生成药

代表药物:别嘌醇。临床应用:适用于血尿酸和24h尿尿酸过多,或有痛风结石、肾结石、泌尿系统结石、不宜应用促进尿酸排出药者。

(3)促进尿酸排泄药

代表药物:丙磺舒、苯溴马隆。

(4)促进尿酸分解药

代表药物: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

作用机制

1.选择性抗痛风性关节炎药

(1)抑制粒细胞侵润和白细胞趋化。(2)抑制磷脂酶A2。(3)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

2.抑制尿酸生成药

(1)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2)防止尿酸形成结晶并沉积。(3)抗氧化。

3.非索布坦

(1)抑酸和降酸作用更为强大和持。(2)非嘌呤类XOR抑制剂,有更好的安全性。

4.促进尿酸排泄药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加,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沉积,亦促进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5.促进尿酸分解药

促进尿酸分解,易被肾脏排泄。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抗白细胞趋化药(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

常见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严重者可致死;晚期中毒症状有血尿、少尿、肾衰竭。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其中有些患者需停药,停药后一般能恢复正常,典型的不良反应有剥脱性皮炎、血小板计数减少、少尿、尿频、间质性肾炎。

常见皮疹、过敏、剥脱性皮炎或紫癜性病变、多形性红斑等;偶见脱发。

长期服用可出现黄嘌呤肾病和结石。

3.促尿酸排泄药

少见尿频、肾结石、肾绞痛、风团、皮疹、斑疹、皮肤潮红、瘙痒、脓疱、痛风急性发作;偶见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类磺胺药过敏反应;罕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粒细胞计数减少。


中公医学教育考试

ID:cyik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