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阿拉小辰光 呒么电视看 阿呒么电脑可以白相 更呒么手机打游戏
侪白相点啥么事呐 喏,侬看下面搿图片就晓得了 新剃头,伐打三记触霉头 小朋友刚刚剃好头,其它同学就会上来打侬三记头嗒,一边打,一边还要唱:“新剃头,打三记,勿打三记触霉头。” 被打的人是不作兴回手的。不过等下趟人家新剃头,侬也可以去打。 摸瞎子,瞎有劲 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或手帕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重新去捉另一些人当中的一个。 游戏过程中,一些同学还通过发出一些怪声,或是突然拍“瞎子”的后背,来引诱“瞎子”,“瞎子”则急得乱折腾,仿佛能立马摸到,却屡屡扑空。有时“瞎子”老是摸不到人,也会耍起小花招,通过挤眉弄眼,使得蒙在脸上的手帕有松动,于是就可以通过余光窥见同学了。 穿件海魂衫,就马样伐煞了 老底子,参军需要走后门,曾是无数少男少女的梦,而参加空军海军连想都不敢想。所以当年孩子们更喜欢穿海魂衫,当时算最时髦的。 能有一件海魂衫上身,是无数孩子们的期望。所以一旦穿上海魂衫,必定要鲜格格地在弄堂里走上几圈。 笃笃笃,买糖粥,三斤葡桃四斤壳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葡桃四斤壳。吃侬肉, 还侬壳, 张家老伯伯,问弄讨只小花狗。 现在小囡看都么看到过的翻麻将牌 侬晓得搓麻将,但是侬听说过翻麻将牌伐?这是小姑娘的一个游戏,沙包网上一扔,沙包上升和下降的时间段里,一只手灵巧地翻动桌上一张或数张麻将牌,随后沙包掉下来时再伸手接住。所有麻将牌都翻成同一面,才算过一关,绝对需要眼快手快。 丢手娟,丢手娟,轻轻地放下,大家不要告诉他 这个丢手帕的游戏,估计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幼儿园还玩。 金锁银锁,轧勒勒一锁 一人张开一手,几个人将食指抵在他手下,他唱“金锁银锁,轧辣辣辣一锁”。如谁的食指来不及逃走,就被他的手抓住,就算输了。 本来要打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 本来要打千千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马马虎虎打十记。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打了十记还不够,还要打三记。一、二、三。 落雨了,打烊喽,小八勒子开会喽 一到落雨,就要唱的一首儿歌。落雨在大人眼里可能是烦恼,衣服有没有淋湿,路上回家方不方便等等,但在小朋友眼里,却是有一场游戏的开始。 挑绷绷,挑绷绷,挑到明朝早浪相 用一根绳子和一双灵巧的双手,就能翻出各种花样。 不过上海人有种说法,讲今朝挑绷绷,明天就要下雨。 白相凤凰琴 老早子呒么电子琴,白相凤凰琴属于老上台面的。 拉绳子 两个人,一人拉住绳子的一头,松松紧紧,当中还要耍点小聪明,最后谁没有掌握好重心,脚移动了,就算输了。 滑扶梯 老底子,没有儿童乐园和滑滑梯,石库门里三层阁四层阁楼梯倒不少,男孩子们直接从楼梯高处往下滑,倒也很溜。 滚铁环 男孩子几乎人人会玩的游戏,一个铁环,一个铁棍,可以推着跑好远好远。 养热带鱼 这个是属于家里条件不错的哦! 我们都是木头人 大家一起喊“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一声令下,每个人都像中了孙悟空的定身法,立刻挺住自己的姿势一动不动。谁要是动了,谁就出局,第一轮游戏就结束了,剩下的人进入第二轮,直到最后两人决出最终的胜利者。 争上游 打扑克的一种。当然后来又衍生出80分、斗地主等等。 养蚕宝宝 江南一带的孩子,几乎都养过蚕宝宝,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对生物的研究,更可以抽蚕丝做衣被。 勾脚跳 三四个人一人一条腿勾在一起,另一条腿在地上,一起转圈一起跳,勾在一起的腿不能掉下来。这勾下来的,都是友谊啊…… 踢毽子 这是很多人都会的,现在很多小学体育课还会玩,不过关键在于各种花式,包括单脚、后脚、跳等等。 踩高跷 跟现在的平衡车、滑板有异曲同工之妙!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既是一首儿歌,也是一种游戏。两个人,各自把双脚放对方屁股下面,形成拱桥状,然后像跷跷板一样一高一低地玩。 斗踏水车 看谁踩得快,踩得快…… 老太婆撒尿 所谓老太婆撒尿,其实是一种放鞭炮的方式,就是将那种点了引线不着或者引线断掉的鞭炮,从中间一折为二,点豁口处的火药看它喷射。 一歇哭,一歇笑 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哈哈笑。男孩子专门用来嘲那些阴晴不定的小姑娘。 假面具 老底子的假面具,都是比较粗糙的,有的是自己把书上的画抠下来,然后两边用橡皮筋一串就做成了。 集香烟壳子 男孩子们收集各种香烟壳,还可以比赛。女孩子们则热衷于收集各种糖纸。 格眼么事 有的已经在阿拉的生活中消失了 有的虽然还在,但也很少白相了 交关小朋友顶多看一眼,哼一声 “格种么事有啥好白相啦?” 也是,老早子这些么事 几乎不需要什么材料 只有我们的身体、手脚 顶多再加一根绳子一根棒头 为啥阿拉侪白相勒嘎起劲,终身难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