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庆基础教育研培网

 weiyj114 2016-04-13

 

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学校: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在2015年影响教学质量因素教学视导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院决定开展2016年教学视导系列活动,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活动宗旨

 

  通过学科教学视导和学校教学视导工作,发现高效课堂构建中教师的优秀教学模式,发现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亮点和有益经验,通过召开名师教学模式现场会,学校优秀教学管理经验现场会,“学苑杯”教师基本功竞赛汇报会等活动,推进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升研培队伍素养,探索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新路径,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践行“学校发展的依托,教师成长的摇篮”的发展定位。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教学视导。教研部门各学科教研员,组织本学科中心组成员,以高效课堂和队伍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科视导工作方案,深入基层学校进行高效课堂创新模式的教学视导。

 

  2.学校教学视导。以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为单位,对所属学校进行整体教学视导,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学科专家组进行视导指导。

 

  3.区域薄弱学校视导。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教研部、初中教研部,根据工作实际,确定2所学校进行整体教学视导,核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4.名师教学模式展示现场会。通过全市学校基层教师的自荐,学校推荐,县(区)进修校初评,市学院学科中心专家组深入观察,确立具有推广价值的名师模式课,召开学科教学模式现场会。

 

  5.学校教学经验交流现场会。通过县(区)教学视导,发现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通过市、县统一的安排,召开全市学校优秀教学经验交流现场会。

 

  6.“学苑杯”教学基本功竞赛汇报会。通过教学视导,各学科根据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共性问题,确立学科竞赛的主题,创新性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活动结束后选择优秀成果进行现场展示活动。

 

  三、活动程序

 

  根据学院工作要点和县(区)实际情况,系列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4-5月份进行学科教学视导。

 

  5-6月份进行学校教学视导。

 

  5-6月份小学、初中薄弱学校视导。

 

  10月份进行名师教学模式现场会和学校教学经验交流现场会。

 

  11月-12月进行“学苑杯”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学科教学视导要求。

 

  1、每个学科都要拟定学科视导具体计划和方案,细化视导时间、视导的学校、参加的人员、视导的目标。

 

  2、可以重点视导1-2所学校,利用1-2周时间,听全学科任课教师的课,以发现共性问题为核心,总结提炼优秀经验为重点,基本确立高效课堂的方向。

 

  3、学科视导建议采用听课-评评-导课-再备课-再上课的工作流程,对学科教师进行指导。

 

  4、市教师进修学院各学科教学视导计划,以科室为单位报备教研管理中心。

 

  5、学科教学视导工作在4月-5月份进行。

 

  (二)学校教学视导要求。

 

  1、以2015年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教学视导为基础,2016年视导主题为:化解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提升队伍素养。

 

  2、县(区)教师进修学校统一组织,广泛开展学校教学视导。

 

  3、学院教研管理中心制定教学视导指导意见,小学、初中、高中、幼儿教育、音体美教研部负责推进本学段具体工作。

 

  4、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根据教学视导指导意见,制定本区域教学视导具体工作方案,并上报学院教研部门相应各科室。

 

  5、学院各科室对县(区)工作方案进行研讨,提出需要修改的建议并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指导。

 

  6、本年度教学视导活动在5-6月份完成。

 

  (三)区域薄弱学校视导要求。

 

  1、学院小学教研部、初中教研部,在指导县(区)教学视导同时,每学期选择2所薄弱学校进行整体教学视导。

 

  2、组织学科中心组成员,形成学科3人小组,运用课堂观察方式,形成问题数据汇集,增强指导针对性。

 

  3、主要帮助学校学科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采用听课-评评-导课-再备课-再上课的工作流程,对学科教师进行指导。

 

  4、每所学校以2天为宜。

 

  5、工作方案形成后报备教研管理中心。

 

  6、本项工作6月前完成。

 

  (四)名师教学模式展示现场会要求。

 

  1、以学科教师自主申报为基础,学校进行初步审核,统一上报县(区)进修学校。

 

  2、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评选,将评选结果上报市教师进修学院对应相关部门,经县(区)评选的模式课,都做为县(区)级优秀模式课。

 

  3、市学院各教研部的学科中心组对县(区)进修校上报的模式课进行现场观察,帮助教师打磨、提升,研究确立市级优秀模式课。

 

  4、根据学科研究情况和准备情况,适时召开名师模式课教学现场会。

 

  5、教师是否具有模式课将做为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必备条件之一。

 

  6、高中教研部根据实际情况,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申报和展示活动。

 

  7、本活动做为研培文化月重点内容之一,在10月份完成。

 

  (五)学校教学经验交流现场会要求。

 

  1、通过对学科、对学校的教学视导,发现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由县(区)进行初选,对经验进行梳理,择机召开县(区)级优秀学校经验交流现场会。

 

  2、学院相应教研部门对县(区)现场会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应的辅助。

 

  3、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优秀学校经验上报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部相应各科室。

 

  4、市学院组织人员,对上报优秀经验进行审核和评选,选择具有全市推广价值的优秀经验。

 

  5、市学院相关科室组织人员对优秀经验进行研讨,确立经验的实用性、可借鉴性。经过反复打磨,做好相应的准备,确立现场会内容和议程,召开市级学校教学经验交流现现场会。

 

  6、本活动做为研培文化月重点内容之一,在10月份完成。

 

  (六)“学苑杯”教学基本功竞赛展示活动要求。

 

  1、在学科教学视导基础上,对视导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提升出具有普遍性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确立学科竞赛的主题。

 

  2、制定学科竞赛的活动方案,将活动时间、地点、主题,活动形式,活动结果预期等形成工作方案。

 

  3、活动方案及时与县(区)进修学校相应学科沟通,由县(区)进修学校个性化方案后,组织本区域的学科开展活动,活动结果上报市学院教研部相应学科。

 

  4、在县(区)级竞赛基础上,组织市级竞赛活动,形式要灵活,工作要创新。

 

  5、各学科选择优秀竞赛成果,组织竞赛展示汇报会。

 

  6、竞赛活动结果及时公示,市学院各学科通报由科室统一上报教研管理中心备案。

 

  7、本项工作在11月-12月完成。

 

  (七)其它要求。

 

  1、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在进行整体学校视导同时,也可以参照市教师进修学院,学科教学视导方式组织本区域学科教学视导。

 

  2、义务教育阶段组织相关活动,应以县(区)进修学校为主体,学院各部门做好指导和服务。

 

  3、高中教研部门开展的相关活动,由高中教研部参照本方案组织实施。

 

  4、各教研部要认真落实,准备充分,做到开有准备的会,有成效的会,有影响的会。

 

  5、教研管理中心对各科室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调研问卷。

 

 

                                                                                                                                                                                                                                       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教研管理中心

                                                                                                                                                                                                                                           2016年4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