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在教室照镜子,别“一刀切”

 领巾工作室 2016-04-1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镜子可以说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通过照镜子正衣冠,实际上注重的是自身形象问题。最近,走进教室,发现许多学生桌子上都有一小镜子,或夹于书堆之中,或藏于桌肚,或干脆就大方的放在桌面上,以供随时取用。这事引起了有些老师的关注,并将其与学生不务正业挂钩,建议班主任没收学生镜子,不然,让这些现象蔓延就“实在是标志极了”。

    其实,我们有必要具体分析一下学生照镜子的成因,这样就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

    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生活中,一个人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往往有助于其社会交往的顺利完成。出门前照照镜子,将个人的不完美消灭在萌芽状态,无形中就给自己增加了自信的心理暗示。学生照镜子也是如此,爱美,人之本性。教室中放镜子,学生可以随时检视自己的形象。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注重自己的修饰、佩戴首饰,甚至开始化妆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是学生由懵懂走向的成熟的标志之一。美不只给自己看,更重要的是在别人面前展示。

    二、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不太合理。高中生升学压力大,学校在作息时间安排上也会尽量的压缩其休息时间。学生“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每天天不亮就睡眼惺忪的爬起来到教室早读,梳妆打扮的时间自然就由宿舍转移到了教室,这和许多学生不在食堂而是在教室就餐道理相同。学生利用课间时间照照镜子,一方面可以简单修饰自己,另一方面也能起到舒缓紧张学习的效果。

    三、学生厌学的外在表现。学业为主是很浅显的道理,但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学生的精力无法集中到学习上,他们自然就会找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通常表现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课堂上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眼前有书本,心中无作为。玩手机、看课外书、照镜子就成了他们打发课堂时间的“有效”方式,由此延伸为一种懒散的生活方式。

    可见,对学生在教室中照镜子一事,我们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注重沟通,加强引领,走进学生精神世界,充实学生情感生活,让其在阳光下有事做、做得好,快乐的前行。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当心颓废,生活必然颓废,当心进取,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