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刻本流传下来屈指可数的原因

 南山五彦 2016-04-13
    辽代自统和年间以后的百余年,刻书事业也曾盛极一时,但流传下来的书籍却屈指可数。迄今为止,除了山西应县木塔发现的六十余件辽刻本之外,尚不知还有什么辽刻本实物流存于世。这是为什么呢?推其原因,可能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时代久远。辽代立国早于北宋,而灭亡又与北宋同时。这就是说,辽与北宋共同渡过了同一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刻书方面,其兴盛的历史时期,更与北宋接近。搞书史和版本学的人都知道,北宋刻印的书籍能流传到现在的,也非常之少。其原因便是时代久远,天灾兵燹,沧桑巨变,使很多书籍毁之殆尽。辽与北宋同时,刻书本来就不如北宋发达,能流传下来者就更少。
    二是“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辽与北宋对峙,凡涉边事机密,军国要务,彼此都互相保密,都有禁法。然北宋禁法徒有其名,射利之徒照样将书售之北界。但辽书禁极严,违法将书传入中国者处死,这就比北宋毁版、罚款等书禁要严得多。这样就使辽刻书籍失去了广泛传播的机会。当时流传就少就窄,后世流传当然就更为稀见了。
    三是“惜辽国书禁甚严,传入中土者法至死。道宗清宁末又禁私刊文字,故流传者无多。复以亡国于女真,五京兵燹,典籍失散。元修《辽史》,已有文献失征之叹。”这是陈述(著名历史学家)先生《辽文汇》序例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辽刻书籍流传甚少的原因,言简意赅,足资考镜。
    正因辽刻书籍传世极罕,故应县木塔所发现的六十余件辽版书籍就越发显得珍贵。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本身,还在于它们为研究辽代刻书提供了实物资料,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