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僖公二十五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15


【原文】二十五年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1以赴外,杀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同姓也,故名。礼至为铭曰:“余2掖杀国子,莫余敢止。”

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3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对曰:“周礼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享,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4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晋侯辞秦师而下。三月甲辰,次5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

戊午,晋侯朝王。王享67,命之宥8。请隧9,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与之阳樊、温、原、櫕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

阳樊不服,围之。苍葛呼曰:“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宜10吾不敢服也。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

秋,秦、晋伐鄀11。楚鬥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12焉。宵,坎1314加书,伪与子仪、子边盟者。商密人惧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师。秦师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楚令尹子玉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

冬,晋侯围原15,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16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

卫人平莒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对曰:“昔赵衰以壶飨从径,馁17而弗食。”故使处原。

【译文】二十五年春,卫国人征伐邢国。礼至兄弟二人随从国子巡城,挟持国子赴城外,杀死了他。正月丙午日,卫文公毁灭邢国。由于卫、邢同姓,所以记载名字。礼至在铜器上作铭文说:“我挟持杀死了国子,无人敢制止。”

秦穆公把军队驻扎在黄河边上,将要接纳周襄王。晋国大臣狐偃告诉晋文公说:“向诸侯求助,不如帮助周襄王。使诸侯诚信,就是大的最佳行为方式。继承文王的事业,而以诚信宣扬于诸侯,如今可以作为了。”让卜偃占筮,说:“吉祥,得到黄帝在阪泉作战的预兆。”晋文公说:“我担当不起吧。”卜偃回答说:“周国的社会行为规范没有改变,如今的王,就是古时的帝。”晋文公说:“占筮。”卜偃占筮,得到《大有》之《睽》卦,卜偃说:“吉祥,得到‘公众向天子贡献礼物’之卦,战胜而能享受亨礼,还有比这更大的吉祥吗?而且这个卦,天为泽水以承当太阳,天子降格以迎接主公,难道不可以吗?《大有》变成《睽》而又回复,亦有所得。”晋文公于是辞退秦国军队而单独南下。三月甲辰日,驻扎在阳樊。右翼部队包围温地,左翼部队迎接周襄王。夏四月丁巳日,周襄王进入王城。在温地抓住太叔,在隰城杀死他。

戊午日,晋文公朝见周襄王。周襄王设宴用甜酒招待,命宽恕他。晋文公请求死后使用隧葬,周襄王不允许,说:“这是王的章程。没有取代的规律,而有二王,亦是叔父所厌恶的。”赏赐予他阳樊、温地、攒茅之田。晋国于是开启了南阳的疆土。

阳樊人不服,晋军包围了阳樊。仓葛大声疾呼:“恩德用以安抚中原国家,刑法用以威慑四方少数民族。此法度我们不敢顺服。这里谁不是王的姻亲,难道能俘虏他们吗?”于是百姓皆出城。

秋,秦国、晋国军队征伐鄀国。楚国的鬥克、屈御寇以申、息两国军队卫戍商密。秦军经过析隈,捆绑自己的士兵假装俘虏,以包围商密,趁黄昏靠近。夜里,他们在低洼处挖洞放盟书,假与子仪、子边有盟约。商密人害怕说:“秦军夺取析地了,卫戍的人反叛了。”于是向秦军投降。秦军囚禁了申公子仪、息公子边而回国。楚国令尹子玉追赶秦军,没有追上,于是包围陈国,把顿子送回顿地。

冬,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准备三天的粮食。三天后原国人不投降,就命令离去。间谍从原国出来,说:“原国将要投降了。”军官说:“那么我们就等一下。”晋文公说:“诚信,是国家的宝贝,民众靠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诚信,用什么庇护民众呢?所失去的会更多。”于是退兵住宿而原国投降。将原国君主贯迁徙到冀地,派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

卫国人调停莒国与我国的关系。十二月,在洮地结盟,重温卫文公时代的友好,同时与莒国讲和。

晋文公向寺人勃鞮询问镇守原地的人选,寺人勃鞮回答说:“从前赵衰用壶携带食物跟随您,饥饿也不吃它。”所以晋文公让赵衰任原地镇守官员。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十七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七件事,一是卫国征伐邢国,并消灭了邢国。二是秦军想要勤王,而晋文公辞谢秦军,自己率军包围温地,迎接出周襄王,周襄王进入王城后抓住太叔,并在隰城处死太叔。三是晋文公重耳朝见周襄王,想要求死后享受王的葬礼,但周襄王婉言谢绝了,赏赐给他阳樊、温地、攒茅之田地。四是阳樊人不服晋文公,百姓纷纷离去。五是秦晋两国征伐鄀国,用计诱使商密人投降,秦军俘获申公子仪、息公子边后返国。六是晋文公率军征伐原国,因诚信使得原国君民投降,和平地消灭了原国。七是卫国人出面调停,鲁国与莒国人在洮地结盟。

——————————————————

【注释】1.掖:(yè业)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余掖杀国子。”《说文》:“掖,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从手,夜声。”这里用为挟持之意。

2.余:(yú鱼)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管子·小匡》:“余一人有事于文武。使宰孔致胙。”《左传·僖公九年》:“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庄子·让王》:“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

3.勤:(qín)《书·康诰》:“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今君其不勤民。”《国语·晋语》:“秦人勤我也。”《吕氏春秋·不广》:“勤天子之难。”这里用为帮助之意。

4.逆:(nì溺)《书·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管子·大匡》:“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这里用为迎接之意。

5.次:(cì刺)临时驻扎和住宿。又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楚辞·离骚》:“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资治通鉴》:“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6.享:(xiǎng)古者亨通之亨,享献之享,烹饪之烹,皆作亨字。享,飨也。《易·损·辞》:“损,有孚,元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书·太甲下》:“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书·梓材》:“庶邦享作,兄弟方来。”《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诗·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郑玄笺:“享,献也。”《尔雅·释诂下》:“享,献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音义》:“亨,许庚反,通也。下同。众家并享两反,京云:献也。干云:享,宴也。”这里用为贡献、献宴享受之意。

7.醴:(lǐ礼)《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麴蘖。”《诗·小雅·吉日》:“且以酌醴。”《诗·大雅·行苇》:“曾孙维主,酒醴维醹。”《诗·周颂·丰年》:“为酒为醴。”《周礼·酒正》:“醴齐。”《礼记·内则》:“或以酏为醴。”《礼记·杂记》:“醴者,稻醴也。”《说文》:“醴,酒一宿孰也。”这里用为甜酒之意。

8.宥:(you)《书·梓材》:“奸宄、杀人、历人,宥。”《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管子·立政》:“一再则宥,三则不赦。”《易·解·象》:“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国语·周语》:“宥,宽也。”《荀子·宥坐》:“此盖为宥坐之器。”《韩非子·爱臣》:“故不赦死,不宥刑。”《说文》:“宥,宽也。”这里用为宽待赦免之意。

9.隧:(suì岁)《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周礼·冢人》:“以度为丘隧。”《管子·问》:“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左传·隐公元年》:“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请隧弗许。”《庄子·马蹄》:“山无蹊隧。”《礼记·曲礼上》:“出入不当门隧。”这里用为通道、地道之意。

10.宜:(yí夷)通“仪”。《诗·鄘风·君子偕老》:“如山如河,象服是宜。”《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诗·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大雅·緜》:“迺疆迺理,迺宜迺亩。”《诗·鲁颂·閟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国语·晋语四》:“将施于宜。”《管子·明法》:“案主当宜,行其正理。”《荀子·不苟》:“左之左之,君子宜之。”《荀子·儒效》:“万物得其宜,事变得其应。”《韩非子·扬榷》:“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这里用为法度、标准之意。

11.鄀:(ruò诺)古国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淅川县西南丹江左岸。

12.傅:(fù付)《周礼·考工记·庐人》:“重欲傅人。”《管子·五行》:“不夭麑麇,毋傅速,亡伤襁褓。”《左传·隐公十一年》:“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韩非子·有度》:“镆铘傅体,不敢弗搏。”《小尔雅》:“傅,近也。”这里用为靠近、迫近之意。

13.坎:(kǎn)《易·坎·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诗·陈风·宛丘》:“坎其击鼓,宛丘之下。”《仪礼·士丧礼》:“甸人掘坎于阶间少西。”《水经注·圣水》:“(桃水)出涿县故城西南奇沟东八里大坎下,数泉同发。”《说文·土部》:“坎,陷也。”特指为“坑”,意谓着地面低陷的地方。

14.血:(xuè穴)古通“穴”。洞穴。

15.原:(yuán)春秋时期诸侯国名,故址不详。

16.舍:(shě摄)《管子·戒》:“桓公外舍而不鼎馈。”《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墨子·非攻中》:“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礼记·月令》:“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韩非子·说林下》:“许由逃之,舍于家人。”这里用为住宿之意。

17.馁:(něi)《管子·轻重戊》:“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论语·卫灵公》:“耕也,馁在其中矣。”《孟子·梁惠王下》:“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说文》:“餒,饥也。”《广雅》:“餒,饥也。”这里用为饥饿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