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聪明”与“笨拙”(教育随笔系列之五十九)

 江山携手 2016-04-16

孩子的“聪明”与“笨拙”(教育随笔系列之五十九)

前两天,一位网友给我留言:“宋老师,您好!我儿子十二周岁,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肯定他,可是成绩并不太高,而且不太听老师的话,很自负,有时候思想很极端,很烦躁,什么道理他都懂,可就是不做,老师说多了他还烦,都说孩子需要夸,可是不夸他已经很骄傲了,我怕夸了更骄傲了。真的不知该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这位家长的问题非常普遍,在我平时的心理和学习咨询中,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很多人一方面认为孩子很聪明,另一方面却感觉无法正确地引导孩子学习和发展,因此很是苦恼。

 

首先,我们来看看孩子是否真的象我们认为的那么聪明。某些时候让你感觉孩子聪明的原因很简单,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你会发现孩子从各种媒体中获取了很多你没有看到的消息,因此他们表现得很博闻,你说什么他都“懂”,至少懂一点,然后满足于此,不再深究;你还会发现孩子可能学会了一些对你来讲比较复杂的技能,如互联网技术,为此,你至少局部失去了权威;当然,孩子们还可能表现了一些在你看来很可贵的能力,如小时候可以通过机械记忆,硬性记住很多知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能力会逐步消退和转变,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需要可能更加重要起来。实际上,我们平时所谓的聪明也许是整个群体的普遍表现,或者亲朋好友的某种恭维,或者是孩子某一方面的较为突出表现而已。坦率地说,也许综合来看,他们并没有比其他孩子智商高出多少,可能只是普通状态,甚至还可能低一点。

 

因此,建议你对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找出他“聪明”的地方,比如逻辑推理、类比还是对比能力;语言能力、音乐能力、空间能力还是什么。由于大多数家长的学术水平有限,可能很难全面地去分析孩子,也就容易导致平时一味泛泛的表扬,这不仅没有用,而且有害。所以,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在发现孩子“聪明”之处的同时,更要发现孩子的“笨拙”之处。

 

另外,针对他的“笨拙”之处,要结合找出他目前面临的学习问题。例如:平时学习和考试中的马虎现象,这并非是简单的马虎,而是典型的心理能力问题。然后,结合他表现出来的“聪明”,加以针对性引导和教学,使其逐步改变和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聪明”的孩子真正地进步

更多详情请参考:非常教育学习治疗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