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楹联中的鼎足对

 杏坛归客 2016-04-16

    鼎,古代的一种烹任器,常见者为三足两耳。

    鼎足,支撑鼎的三条腿,一般用以比喻三方并峙的形势。

    鼎足对,也称三裆,是对偶的一种形式,象鼎足那样,由三个句

子相对而成。

    在中国古代,当人们认识到一些事物是对称的时候,同时也认

识到一些事物是以三元或多元的形式存在的。

    《老子》四十二章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史记》云:“数始子一,终于十,成于三。”三是两性结合的结果,是

万物生殖繁衍的体现。《悟篇》卷上董德宁注:“三元老,三才也。其

在天为日月星三光,在地为水火土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三物也。”儒

释教也有关于三元的论述。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说,儒家的中庸之

道等等。

    鼎足对正是三元世界观的产物。在《诗经》中,《国风》《小雅》

的很多诗篇,是以三章的结构出现的。其实这正是鼎足对的形式。

《周南·桃夭》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黄其

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

人。这不是一个很完美的鼎足对吗!,

    此外,《召南·羔羊》《邶风·静文》《庸风·相鼠》、《卫风·

有狐》、《王风·采葛》《济风·东方未明》《唐风·杨之水》《小雅

  ·庭燎》等等,均是出色的鼎足对。

    在先秦的散文中,鼎足对也是常见的。苟子《劝学篇》中有:“积

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这也是很好的鼎足对。

    在荀子《天论》中,鼎足对更多。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虽深,其人

不加虚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天有其时,地有其

财,人有其治”等等。

    在宋词中,鼎中对也不少见。如:

    绿树浓,芳草歇,柳花狂。(温庭筠《酒泉子·罗带惹香》)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苏轼《沁园春·孤馆青灯》)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刘辰翁《柳梢青》)

    在元曲中,鼎足对更多,也更有生气,这是因为元曲的句式更

加自由化,为鼎足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使鼎足对有了长足的

发展,出现了许多胜炙人口的鼎足对名句。如: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吴绮的《小桃

红·赠苏昆生》“尽红牙折断红珠溜,放青鞋踏遍青山秀,把黄冠撇

却黄金臭。”

    鼎足对比一般的对偶句,虽然只增加了一句,但它打破了对偶

句的对称平衡,而构建了一个稳固的三足鼎立的架构。在内容上有

了延伸、扩展,在气势上加强了连贯,排比,在音韵上更加回旋、迭

宕。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域,一个不对称却又包孕着对偶,对

应的领域。给人以新的美感。

    鼎足对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他身为三足鼎立,却想进入两行文

字的世界,于是化整为零,以鼎足的面貌出现在诗钟和对联之中。

    鼎足格(又称鼎峙格)是诗钟、对联中,镶嵌的一种格式,所嵌

的字必须是三个,将其分嵌于上联的第一字和第七字,下联的第四

字,成三足鼎立之势。或者,分嵌于上联的第四字,下联的第一字和

第七字。如嵌山海丹联:

    山间明月跃沧海;

    世上仙丹护赤心。(引自苍舒(中国对联艺术》)

    嵌爱晚事联:

    秋凉最爱来枫峡;

    晚景尤宜赏此亭。(刘振威《题岳麓山爱晚亭》)

   由于客观上的需要,如建筑中的三根柱子(或铁三脚架等)上

需对联,或者在特殊的场合,要一句写一个人,写三个人的事。在这

种情况下,把鼎足对的两句作上联,一句作下联,或两句作下联,一

句作上联,如此一变通,鼎足联便诞生了。如:

                明诚秉义合天心。

    昭列怀仁绵汉柞。

                    衔忠矢勇振朝纲。

                                陈云蔚《题三义祠联》)

    黄鹤南飞,黄河北下。

                      诸峰创立,诸夏中分。

    紫气东来,紫关西去。

                                (李云蔚《题潼关三柱亭联》)

    治国齐家,三顾自明家国计。(左,出句)

    观今鉴古,一翻总览古今情。(中,对句)

    容地藏天,三绝方知天地大。(右,出句)

                                (萧锡义《题王谢图书馆联》)

    鼎足联的出现,反映了客观上的需要,《对联》杂志八卷四号,

曾以《新型对联“鼎足联”》予以介绍,这无疑是一件大好的事。至

此,鼎足对终于在对联这块天地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对联的六大

要素中,要求两联字数相等,结果有字数不等的对联出现。要求两

联的内容相关,结果有内容毫不相干的无情对出现。如今多出一联

的对联也产生了。这都是对联中的特例,存在便是合理的。也表明

了对联是一个容纳百川、自成体系的艺术品种,愿鼎足联在实践中

不断完善、提高,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效。

刊《北京楹联》2011年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