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人尚且不识君

 雲泉 2016-04-19

淳化阁帖原石

左滑查看更多

淳化阁帖残石

左滑查看更多

淳化阁帖副本

左滑查看更多

后跋原石

左滑查看更多

□特约撰稿晁会元(晁氏藏书博物馆)

核心提示|目前学术界公认世存《淳化阁帖》刻石仅有“肃府本”,“关中本”,“溧阳本”,“杭州本”四种。河南百泉本清初孟县学者薛所蕴补刻《淳化阁帖》,是当今未被认识国内仅存世的第五套《淳化阁帖》原帖石。此帖面世为碑帖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该帖历史上为何从学术界淡出,让我们回顾历史,解读失传之谜。

发见“该石置于洗衣间杂物堆中”

2009年初,我到孟州考察王铎亲家明末学者薛所蕴故居,在县城东关原薛氏后花园翕园附近农户家,见到了一块《淳化阁帖》帖尾题跋刻石。该石放置于洗衣间杂物堆中。青石质,长76厘米,宽38厘米,厚7厘米,碑文曰:“淳化阁帖摹勒何止数家,或如虎贲之于中郎,徒貌似耳。兹刻遒劲秀逸,神情逼肖,藏姿态于银钩铁画之中,盖毫发无遗憾矣。余见于卫源废石间纳价购得之,缺二十有九段,友人曹县王君雪双钩镌补,遂成完璧。始于顺治十七年庚子四月,迄次年辛丑六月。河阳薛所蕴识于翕园之宝墨岩。”次日到薛氏后人居住区访古,又见该帖卷三[丙八]二石。此石78x29厘米。存侍中帖1行,文墨帖、晋安帖、服散帖、暮春帖1行。不久在这里又访到另一块原石。

2010年一套清初拓本《淳化阁帖》出现在北京拍场,竞得后进行比对,该十册十卷本就是曾经在孟州寻得的《淳化阁帖》原石全本。

关键人物帖学大家、河阳薛所蕴

从原石跋文可知,该帖曾归薛所蕴所有。薛所蕴字子展,号行屋,河南孟县(今孟州)人。崇祯元年进士。累官国子监司业。福王时,投降李自成的大顺军,后降清授官礼部左侍郎。《中州艺文录》称薛所蕴官居高位,顺治中与王铎、刘正宗有诗坛“三大家”之号。薛氏族谱记载:明末中州官居高位的河阳薛所蕴、洛宁张鼎延、新乡张榗延、孟津王铎为儿女亲家。四人均为书法帖学大家。以藏帖、临帖、刻帖著称于世。

清初薛所蕴任国子监祭酒,为高尔俨所劾,顺治十四年薛所蕴回乡闲居,多次到百泉拜访好友孙奇逢。当时百泉书院尚在。书院旁边有一废墟,为原书院孔庙旧址。在里面发现95块《淳化阁帖》残石。运回孟县后,请山东曹县王雪补刻29方,于顺治十八年置于孟县私宅翕园,嵌帖石于横壁宝墨岩。

县志记载,该帖刻石不久,薛所蕴和亲家王铎入乾隆贰臣传,著作被列为禁书。帖石随薛宅入官府。翕园改名“大公馆”,成为孟县县署接待过往官员的公寓。1941年侵华日军占领孟县城时,《淳化阁帖》刻石散落民间,被当作砧石、洗衣石、吃饭台,或被当作建材使用。五十年代初经县文化部门收集29石。因毁坏严重,字迹模糊,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近年,白河书斋对存世残石逐块考证。发现序号“甲3”一石,是用明洪武年间旧石碑,磨去文字刻成。帖文上部残留原碑文字“(河)南卫(辉府)汲县各里囗囗人氏见在西图”,可知原碑是山西洪武年迁往河南卫辉汲县族谱族人分布图。原帖石是从百泉附近采集的残碑废石。说明这95块残石刻碑时间不早于明洪武年。题跋可知剩余29石刻于清顺治八年。

经比对全拓,剩余29石为《淳化阁帖》第八、九、十卷,字画较粗,和前七卷差距较大。有刻成线状的银锭纹。宋代《淳化阁帖》用枣木板刻成,版裂后用银锭做铆钉加固,所以宋代拓本显示银锭纹。说明薛所蕴补刻使用了宋代拓本。存世留有一套宋拓《淳化阁帖》,曾经南宋宰相贾似道收藏,明嘉靖年间,尚书潘恩任河南布政使时在中州得到此本,传于上海豫园创办人、其子潘允亮,世称潘允亮本。此本尚存,卷九藏上海图书馆,其他九卷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薛补《淳化阁帖》帖石有银锭纹17处,比对潘允亮本八、九、十三卷,两帖拓本银锭纹位置、大小、形状高度吻合,文字完全一致,说明薛所蕴用潘允亮宋代拓本后三卷作底本翻刻。

呼吁世人尚且不识君

之前,史学界不知有河南本《淳化阁帖》,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该帖见著最早的文献是康熙年杨宾《大瓢偶笔》,文曰“上有银锭扣,较肃府顾氏本俱胜”,对此帖给予肯定。至乾隆年,王铎、薛所蕴均列贰臣传,著作禁毁,碑石禁拓。124块帖石随翕园别墅充公。1941年,侵华日寇占领孟县城,帖石散落民间,作为砧石、洗衣石,吃饭台等,受到严重损坏,因此见过该帖的人很少。此帖后三卷有银锭纹,最接近祖本,碑帖商人拓制时,为谋高利有意删去后边的题跋,冒充宋代原本。曾见一套清代翰林王文韶题跋拓本,题签定宋石拓本,索取高价。民国时期,日本人大量收集中国碑帖,至今尚存不少“宋代石本”出自这套原石。故宫博物院有一套完整题跋拓本,但宫内清代学者释读时把草书“薛所蕴”记为“薛乃蕴”。故宫目录错误至今。加之孟县地处偏远。熟悉当地文献的中州学人对《淳化阁帖》疏于研究。至2013年光明日报刊登白河书斋藏研究成果,学术界尚知孟州百泉本《淳化阁帖》帖石的存在。

目前甘肃肃府本、陕西关中本两套原帖石已列为国宝级文物,成为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杭州本、溧阳本两套原帖残石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地方政府投资巨款保护,成为当地珍贵文化遗存和著名旅游景点。河南是《淳化阁帖》诞生地,河南本《淳化阁帖》原石的发现意义重大。可惜部分残石仍散落民间,保护与研究时不我待。

链接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