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滴血真的能查出肿瘤吗?--兼论肿瘤标志物有什么临床应用价值?(上)

 呼吸科的故事 2021-12-22

       近期,屡屡有报道说“一滴血检测肿瘤”,很多老百姓因此非常关心,纷纷来医院咨询相关情况,那么验血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能吗?大家先别急,我将通过肺癌标志物给大家先介绍一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肺癌已经成为我国每年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肿瘤,关于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起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肿瘤标志物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1979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上作为专用术语被大家公认。三十余年来,肿瘤标志物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可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当肿瘤发生发展时,这些物质明显异常,可以利用生物化学、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一般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消退、复发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以获得有关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肺癌常用的抗原标志物有以下几个,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鳞癌相关抗原(SCC)、胃泌素肽前体(Pro-GRP),这些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高危人群筛查、鉴别诊断、临床疗效监测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作为呼吸科医生,将针对肺癌肿瘤标志物结合文献阅读来谈谈肿标的临床应用。

         附表1 肺癌常用肿瘤标志物正常值及临床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筛查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肿瘤诊治的重要原则。一般认为,利用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如胸部CT检查可发现直径0.5cm的肿瘤,而肿瘤生长到2~3mm是即可用免疫学诊断方法测出。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发现无症状患者的重要线索,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工具。但目前肺癌的筛查中肿瘤标志物的地位尚不确定。体检时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话题,某个肿瘤指标高是不是意味我们就一定患癌?当然不是,这里涉及一些数学知识,会经常在判断些标志物的价值,例如敏感性和特异性。

       所谓敏感性是指这个指标在确诊肿瘤的病人大于正常值的比例,举个例子,有100个肺癌的患者癌胚抗原>5ug/ml的人数有70个,我们可以算出敏感性为70%;特异性则指在非肿瘤患者中,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人数的比例,例如有1000个非肿瘤患者中,960个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则我们说特异性96%。我们当然希望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越高越好,这样如果这个数值高于界值我们就很有把握说患者是有肿瘤,而低于界值就有把握排除。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目前还没有哪一个指标能做到敏感性和特异性均100%,因此就出现了有些时候肿瘤标志物正常但却患有肿瘤,而有些时候血肿瘤标志物轻度增高却找来找去也找不到肿瘤的情况。根据国内外的研究,CEA的敏感性只有33~47%,但特异性高达89%~92%;CRYFRA21-1的敏感性47%~57%,特异性为91%;SCC敏感性为29~49%,特异性为90%~96%。因此即使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正常,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患癌,但如果数值增高通常要重视,即使经检查没有发现肿瘤也要定期复查。

 下面的条注是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状态,异常和正常状态泾渭分明;上面的条注则是现实状态,即部分正常人群肿标可以增高。

                                       二、肿瘤的鉴别诊断

       在临床已获得足够证据证明患者可能患某脏器肿瘤后,肿瘤标志物往往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区分肿瘤类型。向大家介绍胃泌素肽前体,肺癌主要有三个病理类型,腺癌最多见,目前已占到50%,鳞癌约有20~30%,小细胞癌约占10~15%,其他还有一些神经内分泌大细胞癌之类。小细胞癌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以NSE和胃泌素肽前体为主,特别是后者。有文献报道胃泌素肽前体在小细胞癌的均值为892.7pg/ml,远远高于其他类型肺癌。因此胃泌素肽前体如果从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讲均是目前最高的肺小细胞癌的标志物。

胃泌素肽前体在小细胞肺癌中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肺癌

     与胃泌素肽前体相反,鳞癌相关抗原(SCC)在小细胞肺癌中正常,因此有文献总结出鉴别SCLC与NSCLC的流程,将SCC<1.5ng/ml和胃泌素肽前体>100pg/ml或者NSE>35ng/ml区分SCLC和NSCLC。

                     SCLCNSCLC病理类型判断步骤

                                             三、临床分期

        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其定量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临床分期。胃泌素肽前体与小细胞癌的分期密切相关,广泛期的SCLC通常远高于局限期SCLC。在鳞癌分期中,如果简单分为可手术(I期+II期+IIIA期)和不可手术(IIIB期+IV期)两类,可以发现前者患者中CEA和CYFRA21-1水平(分别是2.1ug/L和4.63ug/L)要显著低于后者(3ug/L和6.5ug/L)。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随者转移脏器的增加,CEA数值也会相应增加。

四、肿瘤的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

         肿瘤标志物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复发。对于治疗后如果肿瘤指标再度增高多提示肿瘤复发。

        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高低也与肺癌预后密切相关。例如,同样是I期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手术前后CEA均高于5ug/L的患者(简称HH组)预后要差于术前CEA正常组(N组)和术前增高术后正常组(HN组);即使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再细分成鳞癌和腺癌或者是根据肿瘤大小不同,也同样有类似的预后差别的规律。还有一项针对II期肺癌的预后同样发现,如果术前CEA水平大于5ug/L患者组预后在显著劣于小于5ug/L组。

          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CEA水平预后有很大差别,N组为术前术后均正常组,HN组为术前增高术后正常组,HH组为术前术后均增高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