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新报】新报生活| 故乡,就是难以割舍的味道

 云游看天下 2016-04-22


有人说国内现在很多的羊肉也不全是真的羊肉,那就更应该到牧民的蒙古包去尝试一回正宗的烤全羊和炒米奶茶手扒肉吧!再来一大碗香喷喷的无污染的莜面面条和莜面窝窝,唱几曲嘹亮动人的内蒙酒歌……


  “银杯斟满了飘香的美酒,高高的举起杯呦,献给亲爱的朋友,请你干一杯呦,请你干一杯……”这首每逢节假日或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们都要举杯高歌欢唱的一首歌,据说这是牧民迎接远方客人,下马后进蒙古包前所唱的敬酒歌,这是蒙古族久唱不衰的蒙古民歌,我们把它也带到了德国并重新献给了德国的好朋友们。每一次在我们家的聚会,我们都要先以这首酒歌和好客的蒙古族礼节拉开我们的聚会序幕,也常常在朋友家聚会时以这首歌带进聚会的高潮阶段。许多德国朋友听完之后常常激动的满脸通红,热血沸腾,激情四溢,都积极想学会这首歌。


离开故乡十余年,迁移到德国的杜市村庄,成了地地道道、返璞归真的农民。住在德国的乡野间,每每我还是会在梦醒时分,脑海里仍是国内那走不到尽头的蒙古草原,那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像个金色的大盘子稳稳当当地落在湛蓝色的地平线上;仲夏的夜晚,躺在草地上,枕着双手望着清澈夜空中硕大的星星,年轻的心感受到的是那样的美好;宁静的夜幕下乳白色的芦苇在微风中飘摇,草原牧歌轻柔地回荡在我的耳畔;青春岁月的篝火晚会,那歌声笑声和集体舞的舞曲都是我青少年时期无法忘却的记忆;还有那策马扬鞭的牧人,奔腾的骏马,那白色的蒙古包旁挤奶的额吉(老妈妈),绿色的原野,蜿蜒的河流,还有清晨钢铁大街上拥挤的自行车流……这些一副副色彩斑澜,鲜艳夺目的美丽画面都深深刻印在我的心板上,难以忘怀……


一切似乎并不都像费翔《故乡》歌声中所诠释的那样的悲苦苍凉,但那歌声常常呼唤我这个离家久远的游子:回来吧!回来吧!远在天涯的游子!故乡的亲人在召唤着你……


说起“故乡”,很多离乡的游子一下子就会想起鼻子闻过的味道和小时候舌头品味过的味道,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常常会勾起我们每个人对过往生活的不同回忆,那是人们的胃对食物的记忆,也是脑海里对往事的回忆.今年春节很多人在春节前赶回到各自的故乡,微信里常常晒出国内大江南北各色各样的美食图片,并且大大吊起国外看微信者的胃口:又吃到了小时候妈妈做的味道,好吃得要哭啊……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这些在国外没能回国的人来说实在是件太“残忍”的事情!每个人心里都不免更加思乡,立刻就想买机票回家!


那个童年,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那片湛蓝如洗的天空,蓝得高远,蓝得无暇,要说国内还有哪个地区城市能与大草原的天空相比呢?这也可能真的会得罪很多人呢!?有的时候还真不太敢多夸口!国内一位白姓纯蒙古族大姐常常在微信里召唤我说:Yingzi,什么时候回来啊?大姐已经退休了,又回到锡盟牧区的老家,重新过上了“地主”的生活,我们盖了新的大房子,开垦了自留地,种了很多果树和各类蔬菜,夏天回来吧!给你吃的都是“绿色”新鲜的蔬菜水果……那些图片看得我口水直流啊!


出国这十年,我没少忽悠我的德国女友徐雅思到内蒙旅游(德中友协的Astrid Schütze),从上个世纪80年代,她几乎每年都到中国去旅游,她很骄傲地告诉我:虽然你在欧洲走了不少地方,可是在中国,我比你去过的地方还多呢!是啊,她去过的地方很多我都没来得及去呢,前两年,她带着她的朋友终于去了我的故乡内蒙古,领略了大草原的风情和蒙古高原的大漠夕阳,还拍了一张骑在骆驼上的照片作为60岁的生日卡送给她的友人。她在内蒙听了马头琴曲,买了马头琴的CD,喝了马奶酒,骑着骆驼游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她说,在包头海德酒店被误以为是法国人,她就用标准的中文回复说:“我可不是法国人,我是德国人,我的好朋友就是你们包头人”!吓了对方一大跳。临走前我教她的几句话,她都认认真真地写在本子上倒背如流:在国内餐馆用中文点四菜一汤操练得很顺口:北京烤鸭,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和素炒上海青,外加一个酸辣汤;在旅游景点大声告诉小商小贩:太贵!不买!一路走来,让不少德国人和中国人掉了很多次下巴。回德后她激动地拍着我说:Yingzi,你们包头人都听懂了我的中文,我还要继续努力学好中文啊!她惊讶于内蒙古既有美丽的草原,也有100米宽阔的柏油街道,虽然比不上北京的长安街那么长,但是真是相当的宽敞整洁!既保留了传统的蒙古族游牧民文化,又到处呈现的是现代时髦的大都市形象,并不是像以前人们所想象的上学上班还要骑马的“穷乡僻壤”。                  


说起来近十年,国内确实发展变化太大,每次回国,对于故乡的感受几乎也都不太一样。不断求新求快求发展的城市面貌,总是让我的眼前一亮,几乎找不到当年背井离乡时的影子了。小时候住过的地方也都变成了欧式风格的高楼大厦,整个城区几乎再也见不到平房,到处都是崭新的,不像欧洲或德国这一百年了也没有什么大变化。这十年我几乎年年回到的是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然而对于我来说,故乡依然是故乡,她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就是父母身上的味道,就是亲情手足、弟兄姐妹、亲朋好友的热烈寒暄和倾情招待。从登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舱的那一瞬间,这样的感觉就开始在我心里浓浓地蔓延开来。那是来自国内不同城市和地区南腔北调的“中国话”,让我心里陡然涌流出很多的温暖和渴望;偶尔还会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叫到自己的名字,或是忽然看到熟悉的面孔,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像已然回到了中国。那些被塞得满满的不能再留下一点点空隙的行李箱,满载的岂止只是少少的几件换洗衣服和家人的礼物呢?那里面,更多的是对父母家人和亲友说不尽的牵挂、思念和祈祷……


四月份的回国航班上,还有着一大批被花粉过敏症困扰着的“过敏患者”,因为德国的植物和花的品种实在太多了,一些老“留德华”们早有经验,提醒很多同胞,一到花粉季节赶紧买机票回国,很多待在德国超过几年的国人大多会遭遇花粉树粉过敏的症状,严重到只要春天一花开,眼睛就红肿得睁不开,鼻子不停地流鼻水,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国躲一阵子.往往一登上回国的飞机,过敏症状就减轻了不少。有人开玩笑地说:因为飞机上承载的空气就是故乡的空气,甚至那个味道都是故乡的味道……而当我们一踏上故乡的土地,这过敏症就会全然消失,这大概也是故乡对游子的一种挽留方式吧?


有人因雾霾而离开国内,却也有人因花朵盛开而逃离国外,这中间的矛盾纠结,一如我对故乡的感觉也是五味杂陈,是说不太清楚了。在德国生活久了,作为第二故乡的德国和第一故乡的中国,这两个故乡的味道常常会搅和在一起,有时候确实很难讲清楚哪些才是故乡真正的味道?就像在国外不断涌现遍地开花的中餐馆,所有菜系的味道大都符合了老“德”们的口味,这让我们舌头上的味蕾已经不再那么敏感。


有时忽然间也会有一些感伤:故乡的蓝天,因雾霾、沙尘暴和煤炭的过度挖掘,偶尔也被染上了一层“灰”色调,游牧民族栖息的蒙古包,如今更多的成了招揽生意的旅游景点,快速增长的经济,如果要以牺牲传统来付费,这代价是否太大了点儿呢?


让我垂涎欲滴的小肥羊,每次回国都是朋友和家人邀请去吃的饭店。锡盟小肥羊的羊可真是不同凡响的羊,饭桌上人们调侃说:锡盟小肥羊吃的是沙漠里的沙葱(沙漠里的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沙漠里的地下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很像中草药),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女士保健品)!锡盟小肥羊的肉确实没有一点儿膻味,夹上一筷子涮一涮,几秒钟入口即化,绵软爽口,好吃极了!没有到过内蒙的人,我还是劝劝你们最好来内蒙来尝一尝这道地的、真正的小肥羊吧!我敢说其他地方真的都不正宗。


微信里有人说国内现在很多的羊肉也不全是真的羊肉,那就更应该到牧民的蒙古包去尝试一回正宗的烤全羊和炒米奶茶手扒肉吧!再来一大碗香喷喷的无污染的莜面面条和莜面窝窝,唱几曲嘹亮动人的内蒙酒歌,酒醉饭饱后再去响沙湾的沙漠里去骑骑骆驼,在沙漠里自由撒欢地打个滚,光着脚丫踩一踩那细如面粉又有医治脚气之功的黄沙,那才是再惬意不过的全新体验啊!


“远方的客人请你不要走,深情的草原将你留,闪光的银杯高高举,请喝一杯马奶酒……”每当听到这首上马酒歌的时候,就是我要离开家乡的时候了,下马酒的歌声又再次在耳边响起,眼里噙着泪水,心中应和着歌声,难分难舍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却又不愿在爹娘兄妹面前过于表现。


远去的身影,挥手的瞬间,眼中浸满的泪水都定格在心间,那是父亲的草原在轻唱,那是母亲的河水在流淌,但愿每一次愉快的相聚,每一次无奈地离开,都化作难以割舍的爱的味道,停留在我心灵沉睡的地方,扎根在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

《欧洲新报》——与深处发声,在高端论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