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蓝皮书:超八成中小学教师不满意当前职称制度

 thchen0103 2016-04-27

中国网4月27日讯(记者 尚阳)2016年4月26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总结了201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望了2016年中国教育发展形势,并正式发布了2016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

报告显示,455名教师参与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的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及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与看法的网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教师对职称制度满意度较低,并且对2015年起开始全面实施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也评价不高。

《教育蓝皮书》指出,总体而言,参与调查的教师对职称制度的满意度较低,83.3%对职称制度“比较不满意”,而只有6.2%“比较满意”。各组中对职称制度最满意的是城市小学以下教师(-0.49),最不满意的则是农村小学以下教师(-0.85)。但即使是满意度最高的组,选择“比较不满意”的比例也过半。

在调查中,超过70%的教师认为,“指标分配不合理”、“评价过程不透明”、“评价标准不科学”这三项是当前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农村教师认为“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是职称制度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以下教师选择率高达75.2%。

有超过60%接受调查的教师在对职称制度的期望上,选择“取消教师职称”和“提高教师薪资待遇”。除农村小学以下组最强烈的诉求是“取消教师职称”(选择率76.4%)以外,其它三组最强烈的诉求是“提高教师薪资待遇”(选择率>70%)。

《教育蓝皮书》分析得出,接受调查的教师对职称制度的主要不满之处在于:评聘前、评聘中和评聘后三个方面。接受调查的教师对职称制度在评聘前的不满,主要涉及岗位设置即指标的问题。当前指标过少、获得高级职称的竞争过于激烈的现状已经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职称制度在评聘中的不满,主要涉及评聘标准不科学和评聘过程不公正。现有的职称评聘过程不足以反映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达不到人员与岗位相匹配的结果。对职称制度在评聘后的不满,集中体现在工资待遇问题上。40%以上教师认为职称和工资的关系不合理,60%以上希望职称制度能够提高教师工资。

超七成(75.4%)接受调查教师不了解本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内容,或不确定本次改革的作用。只有二成(22.2%)教师认为改革有或有可能助于提高本人的工作积极性。七成(70.7%)教师认为对于增设正高级职称不能提高教师地位。超四成(47.1%)教师表示不会争取正高级职称。

《教育蓝皮书》认为,接受调查的教师对于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态度不尽乐观。只有不足1/4的教师认为本次改革能够对当前制度或对他们自身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而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即使是广泛受到关注和好评的中小学教师增设正高级职称的政策,也只有约20%的教师予以积极评价。教师对职称制度最突出意见集中在职称指标问题和工资问题。

《教育蓝皮书》指出,《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工资问题基本没有涉及;而除了提出教师评价标准向农村教师适当倾斜之外,对教育行政部门现行的按高级、中级、低级岗位划分指标的模式也无明显改动。因此受访教师对本次改革的态度不够积极,很可能是因为本次改革对于教师最关注的工资和指标没有大的改变举措。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次改革在非试点地区刚刚开始推行,各地还未明确实施细则,教师对本次改革不了解或者态度不确定的比例较高,随着各地细则的明确,教师对本次改革的态度可能会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此外,教师对评聘合一和评聘分离的倾向性差别不大,两种制度下教师对职称制度的满意度基本相等。而在教师填写的对职称制度的主观期望中,对两种制度的主张也都存在:如既有教师主张“取消指标限制,达到标准就可评”,也有主张“按年限,即评即聘”。本次职称制度改革实际上了恢复了评聘合一。

本次调查将教师按地区和学段分成四组:农村小学以下、农村中学以上、城市小学以下、城市中学以上。城市教师的职称均值明显高于农村对应学段的教师;同地区中学及以上教师职称均值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教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作用,我国初中以上的学校已经向城市集聚。因此问卷农村教师以小学教师为主,符合学校分布的规律。但问卷中城市小学及以下学段教师所占比例显然偏低,对样本的代表性有一定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