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崧舟专题讲座:诗意语文的对话策略(一)

 江山携手 2016-04-29

引子:

在炎热六月的里,教科语文之家UC网络教研室将开展王崧舟课例研讨——“感悟唯美课堂 ,品味诗意语文。”现在我收集他的讲座以便细细品味王老师的教学魅力。

正题:

诗意语文进入实战状态下的是对话,崔峦也说过对话在课堂中地位。对话,有人说是预设和生成,不彻底,应该是对话。好课和劣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话。人说这课不通畅、不连贯、不饱满,主要是指对话说不畅通。人说课天衣无缝,一气呵成,激荡回转,也是指对话。诗意语文的一切思考,设计,追求,都是对话的设计。课堂本质是对话。对话,一词比较宽泛的,听讲座,也是对话。语文对话可分以下几层: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这是文化的对话、智慧对话;学生跟文本的对话,怎么理解文本的意义、困惑、发展、提升到多少程度,有多少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和学生,学生跟学生的对话。其实就是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潘自由先生,在80年代开始就提出言语交际,他认为阅读也是交际,我认为阅读是对话。

今天,我只谈师生对话,最难,也最能看出高下。学生在课堂是对话的主角,不是学生。师生对话跟人际之间的对话不同(人际之间的对话是高山、师生对话是河流)山是不动的,具有共时性,时间可以被消解掉,你爱这么玩,就怎么玩,是可以咀嚼、体验、仔细斟酌的。但师生对话不行,是历时性,过去就过去了,具有当下性。难度最大。本质上是不假思索的。课堂上的表现,你不可想想再说,等到你想好了,就没有了。

举例,我的一次失败的对话:2001年我给浙江省名师班上《我的战友邱少云》,在抠千斤巨石……”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在作者的眼中邱少云是什么?(千斤巨石)邱少云和千斤巨石有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你想邱少云是什么?石头是什么?能忍受吗?你被火烫到的感觉是什么?看《我的战友邱少云》电影片段,你想说什么?(如何伟大、如何勇敢……)但一孩子说:邱少云,你真是一个傻瓜(我愣住了,对他说胡说,坐下去)为什么我当会采用如此的粗劣的对话?凭原有的感觉品味,当下迅速地回应。这是我当时最大的痛苦。这一细节问题,出在对话上,砸了。(但后来王崧舟先生给我们讲了他在武汉成功处理这一片段的教例,敬请期待笔者下面的笔记)

对话策略的研究和修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

我看到过一位青年教师教学《钓鱼的启示》(第2课时)(苏教版),大致教学过程如下:

题目:《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内容: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结果,课堂效果很糟糕,我一问这问教师,才知道这设计是孙建峰的,结果上砸了。我们一味地模仿特级教师的,效果却不怎么好,失望,于是产生怀疑:特级教师的教案有问题。我说你们还是缺乏敏感。要做到学人家,不模仿人家。任何一门技能都要做到:入格——化格——破格,一开始,就是模仿,从无格到入格。一些青年教师以为特级教师写下的文字就是教案。特级教师背得就是这些吗?不,他们写在脑子里的比写在纸上的要多得多。不要光盯着这一个教案,教案形成有非常重要的预设的过程。就连我王崧舟现在上课也把能想到,都写下来。包括大量的对话。

再来看看孙建峰在《只拣童多处行》中主持对话的全部过程:

题目:《只拣童多处行》片段(孙建峰)

内容: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得想了和不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交流。时间六分钟

生:(学生默读课文,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机锋万变。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六分钟过后)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惟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1: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与“游人”的换位,看出冰心奶奶的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2:“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在一般的人看来,这群孩子是顽皮的、令人讨厌的,而冰心却把他们看成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生3: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生4:冰心奶奶说我们是天使,是太阳,是花朵,是春天。我们感谢她的比喻,感谢她的提醒。是天使,我们要释放可爱;是太阳,我们要释放光明;是花朵,我们要释放美丽;是春天,我们要释放明媚!(热烈鼓掌)

师:你正在释放着可爱、光明、美丽和明媚,不仅是我,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

生5: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在这句话的下面划上破折线,签上你的姓名。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啊。

生6:花是美丽的,也是柔弱的;花是美好的,花期却是短暂的。生命柔弱似花,生命短暂如花,我们应当怎样延续美丽的花期呢?

师:了不起的是,你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花期,谈人生。你的问题值得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人诊视与探究。我愿意把你的话记在心里,时时警策!

生7:我认为,课文的第四节“我们站了一会,”读起来,有点别扭,改为“我们站了一会儿”较顺口。

师:学习书本而不迷信书本 ,崇拜作家而不盲从作家。这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

生8:春光,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我,把爸爸、妈妈一生蕴藏的天真、活泼释放出来了!(鼓掌!)

师:(走近这位比我矮半头的男同学,把他抱到凳子上,左手揽住他的双腿上部,右手拿着话筒,仰视着他)你现在比我高,因为你站在板凳上,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我仰视你,是因为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了独到的想法。这里,我愿意和在场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起再次聆听你刚才讲过的话语。

生:(显然,他说得很激动)(热烈鼓掌)

在课堂上翻船很正常。但我们翻船后,要探索课堂对话的内在机制,我以为,对话分三个层次:倾听——理解——应对。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是螺旋上升的,反复式的上升的。刘墉的《超越自己》中也谈到类似的观点。在课堂上我们是为了理解去倾听,而不是为了评价去倾听。我们老师要敞亮心灵,把多种通道打开。

题目:唯有倾听

内容:

或许,正是有了倾听,才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深厚情谊。

或许,正是有了倾听,才造就了阿炳《二泉映月》泉水呜咽,催人泪下的凄清。

读书,是不是一种倾听呢?

从古至今,优秀的作者(他们长长的队列无比壮美!),都是人类中最出色的思考者,使我们走出知识的雾障,思想的泥淖,感情的低谷。读他们的文字,不啻是一次倾心的交谈,一次灵魂的再造和提升。因为内心世界中由怀疑、忧惧、孤独铸造的栅栏,已经打碎了,你可以和一切怀抱本质的纯美之物互相交通。

倾听,很微妙。

倾听闲适之文,如倾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使人也变得闲适。这是一种如沐春风的享受。倾听悲壮之文,如倾听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使人也变得悲壮。这是一种肝肠寸断的苦楚。……

尽管倾听常常使心灵不堪重负,但我仍满心欢喜地接过这杯渗着或辛或烈或醇或腻的酒,一饮而尽,倾听着岁月长河中,灵与肉的世界漫长而悠远的心语。而后,任凭风在眼前吹过,直至激起不绝的回响。不为别的,仅仅为了证明自己对世界纤微、敏感而深沉的爱。因为,只有乘着倾听的翅膀去感受作者的悲喜,历史的沧桑,才能亲历那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的情深意切。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但只要流过就会留下痕迹,往日的刻骨铭心,有的成了日后的云淡风轻,有的则成了回忆中不可更改的风景。这时,我们更需要倾听自己,借倾听的手法掀开尘封往事的面纱,将回忆沏成一杯浓茶,重新体验曾经的激情与渴望。于是,倾听便成了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寻找成长足迹的路。

遗憾的是,有的人一生都不懂得倾听,相反他们将自己裹成一个茧,只不过,这茧中飞不出充满灵性之光的蝴蝶,而成为一个令心灵窒息的牢笼。于是,当白发霜染,蓦然回首,竟留有一生的凭栏长叹,泪湿襟衫。

人生的驿站中,堆满了零乱的脚步,沉淀了所有的欢笑和泪水,却填不满两汪秋水中灵动的渴望,唯有倾听,才能充实灵魂,拍打着心岸,引起灵魂的颤栗。

去吧,放飞倾听的翅膀,用敏感、细腻的心去倾听微风对绿叶的低语,小桥对流水的低语,蓝天对大地的低语。唯有透过倾听,才能享受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春天,如云如阳的夏天,如泣如诉的秋天,如飘如絮的冬天。

诗意语文,在课堂上去找感觉,为了理解去倾听,去理解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