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太极拳的“七字要领”

 羊之君子 2016-04-30


一、静

头脑冷静,心宁胆定,全神贯注,以意运身,动中求静。总的要求是用意识引导行动。心不静,动易乱,故七字以“静”为首。对于采用太极拳综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的患者,“静”字尤为重要。


二、松

关节松沉,含胸拔背,沉肩屈肘,松腰落胯,轻灵沉着。要轻灵而不流于漂浮,沉着而不流于僵滞;外形柔顺而又须蕴有内在力量。太极拳的劲路“以柔为主,刚柔相济”,但人门务须“由松入柔”。拳谚说:“关节不松,柔劲不来。”


三、稳

虚灵顶劲,立身中正,虚实分明,气沉丹田退转换,要分清虚实,步随身腰变换,须稳健、步似猫行。进轻灵、沉着。“稳”字是个重心问题,凡能精通“独立平衡”和“随遇平衡”心原理,行拳也就无处不稳了。


四、匀

动作均匀,劲若抽丝,柔和圆活,呼吸自然,深长细匀。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顺逆、直横,都必须由程度不同的弧形动作构成,以迂为直,不可直进直出。同时,不论演拳的速度快慢,均应保持相对的匀速,而不可忽快忽慢或中断迟顿。


五、缓

速度缓慢,慢中求功,从容不迫,毫不费力,状如鹰翔。学时,不论走架或推手,都宜慢不宜快,慢则呼吸自然深长,作也自然充分。在竞赛时,则应在竞赛规则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套路。凡以快速度演练时,动作仍须充分,要快而不乱,而不可草率了事。有的人曲解“练架子愈慢愈好”的含义,忽视了“缓慢而不滞顿”的原则,造成片面求慢,把一套拳打到30 分钟以上。但结果大都犯有滞顿的毛病,这也是不妥当的。


六、合

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两膊相系,周身协调,内外一气。在意与气合、气与劲合,此为“内三合”。在外: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拳术六合”。拳术动作不外乎与手足俱开;合时,心意与手足俱此为“外三合”。两者合而称“开、合”两字,开时,心意合,这才是“内外一气”。能内外合成一气,才能周身协调一致,随意而动,动而不乱。

七、连

拳式连贯,绵绵不断,节节贯串,不滞不顿,一气呵成。动作之间的衔接必须连贯一气,不可有中断现象。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如行云流水,了“等动力匀速运动”, 连绵不断。由于连绵不断的特点,形成它对充分利用运动惯性和节省体能消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七个要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捉进。它在武术技术和体育医疗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一致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


为此,初学的人,首先应力求姿势正确,进而逐步掌握上述要领和运动速度。这些要领,主要依靠平时练拳时经常对照自己,如有不得要领之处,必须立即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功深而拳正。反之,如果练拳时马马虎虎,摇摇摆摆,日久积习难返,功越深而拳越歪,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