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将掀起”抑或“将物掀起”?——二水居士校释老拳谱(九)

 武谈 2021-01-21

编者:本文旨在提示二水居士校释《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三本经典老拳谱中的精彩篇章,此节为第九部分。

“物将掀起”?“将物掀起”?抑或“将植物掀起”?

武禹襄“又曰”的“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句,一“掀”一“挫”,历来被各派太极拳学者,奉作太极拳拳技实作的圭臬。而杨家诸派拳学者,因无法理解“物将掀起”之“物”将如何掀起,于是在传抄过程中,擅自该做了“将物掀起”,姜容樵所谓的“乾隆抄本”,更无法理解“物将掀起”与“将物掀起”中的“物”为何物,直接改作“譬之将植物掀起”,把太极拳爱好者,当做是倒拔杨柳的鲁智深来训练了。由此,该经典拳论,也谜团重重,莫衷一是。

二水居士在校释时说:物将掀起的“物”,与“我”对。凡生天地间,除“我”之外,皆称之“物”。《庄子.外篇》载皇帝问道广成子,广成子答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

二水案:此节“物将掀起”之“物”与上节“物来顺应”之“物”,一一皆同庄子“物将自壮”之“物”。古人语境,无今人之主谓宾。“物将掀起”的物,泛指与“我”相对的一切人事物事,未必仅指今人概念中物体之物。倘若将“物将掀起”,改作今人语境下的“将物掀起”,则深义随之缺失。而“将物掀起”的物,显然只是局限于今人语境下的“物体”,文辞虽合乎今人口吻,却缺失更多的深层的含义。但杨本改“物将掀起”为“将物掀起”后,在拳艺上的理解,也更接近今人的语境。家师慰苍先生曾作《杨氏太极拳学者修改太极拳经典著作的例证》一文时说:“从文言文法上讲,这一段中‘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句,是承应上句‘有上即有下’,而作了一般文字上的说明,然后接下来再举‘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这个日常生活中既简单又具体的例子来作为补充说明的……以我们低水平的理解,这一段讲的正是《打手歌》最后一句‘沾粘连随不丢顶’中的第一个字‘沾’字。根据杨氏老拳谱‘沾粘连随’节中,对‘沾’字的解释是‘沾者,提上拔高之谓也’,则可以知道,‘沾’是向上向高处的引进,也就是李亦畲《撒放密诀》中‘擎起彼身借彼力’的‘擎’字”。

杨本在改将“物将掀起”为“将物掀起”后,为了更能表述“轻灵”之要,于是将郝和等武李本中的“挫之之力”,改作了“挫之之意”。家师慰苍先生在上文后进一步阐述说:“可得注意,李氏已将‘擎’字说得清清楚楚,是要借用对方的反作用力的。为了防止对‘擎’的误解,李氏在后面的小注中又特为注了‘中有灵字’,说明了在使用‘擎’字时要轻灵,决不是凭着力气大来蛮干一下,就算是符合了的”。

理解了“物”的本意,所谓“乾隆抄本”的真伪立辩,一“掀”一“挫”的拳技秘技,也能渐及清晰明了。

倘若读者能追踪朔源,顺着二水居士校释的武禹襄的“渐至物来顺应”之“物”以及《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授秘歌”中“应物自然”之“物”,读者或能跳出“拳技”层面,阶及《黄帝内经》“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所涉及心之“任物”、“处物”的层面。站在这一层面上,读者或许能触摸到二水居士所体悟的这一“物”,究竟为何物了:

“授秘诀”里以“全身透空”为太极之体,“应物自然”为太极之用,也多从“天人同体之理”,来谈论体用。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一节,其实是在阐述人们通过太极拳拳架与推手训练,来达到人对于外界人事物事的顺应机势,顺势而为的能力。是“渐至物来顺应”的一种训练手段,是圣人之常、君子之学的重要课程。

《黄帝内经》:“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人的心理能量,作用于身心,由“任物”到“处物”乃至“应物”,是一个逐渐完善,逐渐递进的过程。太极拳的“应物自然”的至高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在不断的拳架、推手训练过程中,由任到忆,由忆到存,因志而存变,因思而远慕,由审识处物以臻随感而应,应物无方。这一过程中,“心”这款软件的升级,又必须是在“身”的不断的修炼中得以完成。

据悉,二水居士校注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三本经典老拳谱即将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