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分钟) 1、情境导入,板书课题。以简短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学的信心。 2、出示目标,简洁明确。出示的学习目标在表述上要尽可能简洁明了,做到容易记住,便于操作,对表述的目标可以在出示时辅以教师适当的讲解。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学本质,制定符合教材意图、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的可行性目标,使“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二、先学后教,达成目标(30分钟) (一)先学(自主学习) 3、自学提示 在学生进行自学前,可根据年段学生特点,给出一定的自学提示,让学生知道“读什么(读哪部分内容)、怎么读(用什么方法学,如是默读还是朗读,画出重点词句,借助工具书,同桌讨论等)、为什么读(如领会词句的精妙之处、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等)”,给学以方向引导和方法的指导。根据目标达成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自学习惯养成情况和学生自学能力水平,可针对所有目标给出一个自学提示,也可分别针对各个目标分别给出自学提示,然后学生根据提示一个目标一个目标进行自学和反馈交流,还可将其中部分目标整合到一个自学提示和自学过程中进行。 4、读思画记(围绕提示自我探究) 这一环节中,要给学生留足自学时间,教师不可随意打扰学生,要以个别辅导为主,巡视掌控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按序自学。 5、检测自学效果(根据目标设计题目) (二)后教(合作探究) 6、相互更正(兵教兵——同桌或小组或全班) 7、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展示、全班交流讲评) 交流反馈时,要以学生交流对话为主,不可急于主导。教师在学生交流对话中要敏锐地捕捉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情感的激发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材的空白点进行点拨引导。将教师的教融入学生交流反馈的全过程,切忌生硬地将教交流反馈的主动权拦在自己手中,重回过去教学的老路上去。 ★以上先学后教过程(3——7)要进行2至3轮,达到分散学、分散教的目的。 三、当堂练习,检测目标(7分钟) 8、作业练习、当堂检测 低年级可设计适当的字、词、句的练习;中高级把握教材特点,第一课时可进行字词句的练习,第二课时则应捕捉“读写”训练点,将练习的重点放在“读写结合”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