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德与献王陵

 SZTsmz 2016-05-05

“蓝色字”

从北京驱车南行200公里是河间献王的封地献县(汉河间王城所在地)。献王陵座落在县城东侧。位于西八册屯西100米处。


献王陵为西汉河间王刘德之墓。1996年11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德因聪明、睿智,死后谥号“献”。但民间缘于刘德献书,又称他献书王,此属对献王的误解。又因陵墓俗称坟丘,故献王陵俚称汉王丘。


刘德死后葬于河间王城(今河城街南)之北偏西。这里南枕滹沱河,北踏长城堤,称做龙脉风水宝地。旧称陵墓占地百亩,封土60亩,墓外地40亩。今测封土南北长242米,东西宽197米,占地47674平方米。宝顶高出地面20米。封土为覆斗状梯形四层台。始建即有祠,并有皇室人员主持祭祀。


明嘉靖十三年(1534)对封土重加规整,并在宝顶前建献王祠。明隆庆五年(1571),清乾隆十三年(1748)两次重修,1946年又被毁,现仅存封土。


上世纪60年代,封土顶部被群众挖了6米的深洞。发现有木炭,以后填平。70年代,挖地道备战,出陶俑若干,恐坍塌而罢。宝顶北侧有沟壑深2米,宽8米至10米,长数十米。宝顶南建有沼气池,已废。封土密植杏、槐、榆、柳,保存基本完好。


原献王祠正殿4楹,殿堂正位为献王,并有毛公贯公配享。祠有东西厢房各4间,西为藏书阁,东曾为献麟书院。据传有地宫在祠后(宝顶下)是人们瞻仰献王悬棺和添灯油的处所。当地县府官员上任,学校学生开学都来此拜祭。清乾隆后,御道过往官员包括皇帝经过献县时,都必须来拜献王。


刘德,景帝次子,栗夫人所生,生于公元前172年,景帝前元二年(—155)封河间王,国都乐成。治所,今献县城东南7公里。


景帝子14人。薄皇后无子,失宠,被废。栗姬所生3人: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刘荣曾被立为太子,因宫廷斗争被废,贬为临江王,又因建宫殿侵太庙地,将其下狱。不久郁愤自杀。长子死,刘德递补为长,因厌恶宫廷斗争,潜心习儒。三子刘阏,封临江王,三年而卒。王位由被贬的刘荣补承。程姬所生三人。长子,鲁恭王刘余,好宫室,一次为扩建宫院毁了孔宅,人报有钟磬琴瑟之声,遂不敢进一步毁坏。因只知享乐,武帝很放心。次子江都易王刘非,尚武,好刀马宫室,没政治头脑。三子胶西王刘端,横行不法,胡作非为。虽然阳萎,却喜近妇人,且拒谏饰非,被武帝杀。贾夫人生子二,长子赵敬王刘彭祖,巧佞好讼,凭法律害人。虽不得人心,却无危于皇权。二子中山靖王刘胜,豪华奢侈,专好酒色,有子120人。这样的酒囊饭袋,殖繁机器,武帝倒乐于帮衬。其人陪葬的金缕玉衣,给今人赚了大把的外汇。唐姬生一子:长沙王刘发,因生母卑微,封到长沙贫瘠狭地。唐姬原为程姬的侍者。一次召程姬,程姬不悦,侍者唐儿代应召。一夜得孕封唐姬,一生未再应召,郁闷而死。其子刘发也毫无作为。王美人生一子,即刘彻,后立为太子,继承大统,是为武帝。其母也改封为太后。王夫人(王美人暨王太后的妹妹)生四子:广川惠王刘越,一生平淡。胶东康王刘寄,平庸之辈。清河哀王刘乘,早夭。常山宪王刘舜,最幼,骄奢淫逸,受到武帝娇纵。这十四子中,除刘彻坐了皇帝外,十三王里刘德确实是“卓而不群”(司马光语)“独称贤”的(乾隆语)。但也正是独称贤,才遭到武帝的排挤、恫吓和压制,才造成汉武帝成了今文经派的班头,河间王成了古文经派的旗手。


刘德少时,还是黄老之学、道家文化成为治国指导思想的时期。当时的潮流有三:(1)经济生产恢复发展;(2)国家分裂走向统一;(3)思想文化,道儒融合。刘德自身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儿时,祖母的节俭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母亲的遇害,亲兄长的自杀,诸侯王的内乱又给他造成神伤。栗姬生性好妒,又恃宠自傲,不禁目无嫔妃,甚至目无君王。一次,景帝对栗姬说:“我百年之后,你要善待嫔妃和孩子们。”栗姬说:“我不是保姆,管不了那么多。”刘德从亲生母身上发现她少一种东西。刘荣作太子,本应以社稷为重,但对母亲的失宠却耿耿于怀,并安慰栗姬:“待儿继续大统,为母出气报仇。”当然刘荣的太子位被废掉了。刘德从胞兄的身上也发现缺什么东西。至于王美人、王夫人,姐妹伙同长公主联邦结派,排除异己,独霸后宫,至于七国之乱,忠良遇害,小人得志,刘德更是厌恶之极。不是与民休息吗?不是无为而治吗?这些胡作非为,无事生非是为什么?同时刘德也看到,高祖尊儒,惠帝尊儒,因开国老臣的反对未得实行。开国老臣、武功之臣为什么反对尊儒、抵制儒士?他们要的是养尊处优和保守既得利益。为什么不让贤,争权夺利?刘德看到先父景帝已置《诗》、《书》、《春秋》博士,有博士而无书,有书而无解,有解而不实,使刘德产生一种责任感,我要搜求古书,研究古书,整理古书,使中断80年的传统文化,礼乐之风,风行于世。


首先,刘德在《尚书》(今文尚书,即隶字“新”《尚书》)中似乎找到了一些社会现象的两个劣根,那就是缺少“德”字和“礼”字,正如儒生所说:西周崇尚周礼,重在德治。


他翻到《尚书·君奭篇》“天不可信,我道唯文王德延”。


刘德悟道:看来,天命不可信,道德大于天。


刘德又翻到《尚书·康诰篇》“文王克明德,慎罚。”


刘德悟道:德不但要始终贯彻,还要明。而刑罚要慎用。


刘德又翻到《尚书·诏诰篇》“不可不敬德”。


刘德悟出了:敬是第一需要,而出现现时丑恶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这个德字。父皇为我取名为德,而人间正道又正需要德,我一定为万民树立德治的榜样,把德政变成治国大政。而这正是汉武帝又需要又惧怕的。


在搜求古籍的过程中,鲁恭王刘余从孔宅的夹壁墙中,得到了《尚书》《礼记》《论语》《孝经》。这是一次重大发现。但这些书中的文字人们却不认识。鲁恭王本来对于学术就没兴趣,这些经典文物书籍转送给了孔子的后裔孔安国。孔安国一查对,此《尚书》比汉初伏生所传的《尚书》29篇多出了16篇。并且文字都是籀文,而非当世的隶体字。孔安国如获至宝,到京城献书,但是武帝君臣在这些先秦的真籍面前一下子变成了文盲。人们知道,河间王已得古书不少,并正在研究,于是召河间王博士贯公来京解“天书”。贯公看了说,现在世传的经书,应叫今文经,这样先秦的经书,应称古文经。武帝问:“古文,什么文?”贯公说:“黄帝之时,仓颉造字,头大尾细,形似蝌蚪,因用漆书写,故名漆书,又名蝌蚪书。周宣王时,太史籀造字,因用刀刻于简木板,名叫大篆,也称籀书。秦李斯,存其八分,去其二分,名曰小篆,也称八分书,专行于世。秦末,程邈又变大篆为隶书。是为官府书吏使用文字,故名。汉承秦制,沿用隶体。古文经所用为大篆即籀文,为今隶书之祖。”贯公捧经摊案,浏览一遍,将错简校正复原,然后一简一简,朗朗诵读。君臣无不惊诧。一卷读毕,武帝定定神色,问:“爱卿可能解释?”贯公说:“略知一二。”说着便引经据典,解释起来。原来这《尚书》自伏生传出后,又有多家传《书》,但每家解释各有出入,甚至大相径庭。问其凭据,都道:“师父是这样传的。”不能讲明所以。今贯公读已不同,讲解更异,问其所以,有理有据。理多根据《春秋》,据多引自《尔雅》。武帝问:“河间象你这般文才还有第二人吗?”贯公道:“毛公强我十倍。”武帝又问:“看来毛卿是你们古文经的导师了。”贯公道:“要说我们的导师,自然是河间千岁。”武帝一听,很不是滋味,几分羞意,几分戒心,但又不能失了皇帝威仪:“贯卿且记回复你家千岁:我对御兄学富五车十分敬佩。但须知,今文经是治国大法,古文经是迂儒说教。当年孔圣人、孟亚圣都四处碰壁,今天仍抱二圣的古牌位岂不撞墙翻车?”


刘德听了,对毛、贯等人说,“你们看怎么办?”颜真说:“如今京儒皆看人下菜之辈。皇上尊儒,一个个穿起儒服,打起儒旗,趋利市侩而已。我等藐之。”刘德说:“新儒追求的是仕进,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新儒要发展创新是好的,但发展离不开继承,创新离不开基础。我们的责任是把真儒承传下来,给创新打下基础。如果没这个继承和基础,发展必然迷失方向,创新必然走上歧途。要有天命,这就是上天给我们的大命,我们要承担起来。”


整个西汉,御用的今文经派在刘彻的支持下,春风得意,不少人借此青云直上。而汉河间(今献县)的古文经派在刘德的领导下,虽举步唯艰,但收效甚宏。


武帝元光五年(—130)冬十月,河间王刘德把依据文古经整校好的先秦六籍献给当朝。当时,献雅乐,对策三雍宫(未央、明堂、雍和),誉满朝野。对武帝所问三十余事,皆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旨明。汉武帝临轩赐酒,并说:“汤以七十里而王,文王百里而王。河间王,我的御兄,你努力吧。”这句半阴半阳的话犹睛空霹雳,呕心沥血换来的是猜忌和敌意。当时刘德献书、献乐、对策答问,本应是汉儒的今文经派和古文经派交流沟通融合的大好契机,但因主观上的君臣不和及的巫蛊事件,刘德所献之书被束之高阁,直到东汉才被刘向整理面世。从此,今文经渐湮,古文经盛传。而此时古文经的创立者们,毛、贯、颜、王等人以及他们的统帅刘德都几乎被历史遗忘了。


刘德,生在皇宫御院,是汉景帝的次子,母亲栗姬曾是父皇最宠之妃。同胞兄长刘荣为首立太子。太皇、父皇的大政运转,标示着国策将有所转变。母亲的凶顽,兄长的骄横,胞弟的早夭,使他悲哀、孤单、迷惘,促使他探索、奋斗、追求。河间王刘德在“与民休息”与“仁者爱人”的道与儒比较中,找到了二者恰似点“民本”或“人本”二字。


河间王刘德发现,异母弟皇帝刘彻所需之儒,已不是先秦纯学术儒,而是具有汉代特色的政治儒。即汉武帝刘彻选择的是外儒内法而济之以道的新儒。然而,这些新儒对先秦儒学不甚了解。他们从仕途需要出发,以儒家文饰政治,用法家支持政治,用道家来调剂政治。刘德则认为,儒学是学术,不是政治。儒学的仁和礼结合起来,这是社会大道公理,是修身治世的道理,即道德规范。刘德说:“商汤曾说‘学习圣王的大道大德,好比日光;关起门来依靠个人那点小聪明,好比篝火。’我们说,舍弃圣王的教训就象不要日光,怎么能单独保守自己这点象篝火的小聪明呢?依靠个人小聪明只可以解决点小问题,不能把它称做大智慧。只有学问才可以使个人的智慧宽阔而明亮。”(见献王《说苑》)献王刘德发现当时的汉儒所论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既然“独尊儒术”,所尊应是真儒。于是,他以献身于恢复先秦儒学的真实为己任,竭尽全力,探实求真。


刘德不但是个学者,而且是个行者。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道:“河间献王,生为帝王子,幼为人君。是时,列国诸侯,苟不以宫室相高,狗马相尚,则裒奸聚猾,僣逆亡图。唯献王立节治身,爱古博雅,专以圣人法度遗落为忧。聚残补缺,较实取正。得《周官》《左氏春秋》《毛氏诗》而立之。《周礼》者,周公之大典;毛氏言《诗》,最密;《左氏》与《春秋》为表里,三者不出,六艺不明。噫!微献王,六艺其遂翳乎!故其功烈,至今赖之。”根据朱熹之说“天不降仲尼,万古长如夜”而此处司马光之意,人们发挥为“地不佑刘德,五经必断流。”司马光所赞,主要讲的是刘德作为学者一面。


刘德所行,正如他所学、所讲、所思、所想。刘德作为皇子的“不好侈靡而喜书,不喜浮辨而好正道,各慕之名而好之笃,守之纯而行之勤”连他的父皇都看着别扭,尽管“栗太子废而献王最长”,但江山社稷对他是无缘的。汉景帝前元二年(—155)封刘德为河间王,按皇子为一等诸侯王,一般封地十余城。但刘德仅欣然接受了4城,即汉代的四个县:乐成、武遂、候井、弓高。之所以欣然,是因为这里属古燕赵齐的文化繁荣之区,对他搜研古籍来说正是风水宝地。


刘德的王府建在乐成,为原河间王刘辟强的旧邸,刘辟强本为三级诸侯王,刘德对宫屋并未扩张,只是稍加修葺而已。但他对搜求古书和扩建学宫书院却是不惜重金,先在王府东侧建君子馆,给来投的儒生提供优雅环境。由于投奔的人越来越多,又在王府的西南的驿道旁,辟建日华宫,设馆20余所,房舍300余间,接纳学者700余,成为西汉最大的儒学院和藏书馆。


刘德和他的整校旧籍的助手们,虽为君臣,也是兄弟。当他献雅乐,对策三雍宫名声盛极之时,也是他遭到汉武帝威协、恐吓、猜忌最重之时。当时,刘德抖擞精神,使出解数,献上雅乐,又亲自指挥演奏。对策辟雍、明堂、未央三宫大殿,篇篇立论高深。回答策问,所涉30余事,皆治国匡邦安定社稷的精辟见解。群臣叹服。“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史记·五宗世家集解》)已属于口令“稍息、立正、向后转!”并进一步在“临轩赐酒”之后,又赏赐御酒三车,还保证此为一月量,按月送达。这又无异于喝令“卧倒”或“安息”!刘德知道自己的末日不远。于是召来毛公、贯公、颜真、王定等人,把整校先秦儒籍之事放权给他们,把他们推到一线,各位明确责任,放手大胆前进。刘德说:“德与诸位既然献身儒业,就要为儒业献身。德虽有位却无才,诸位无位而智富。自古真善多磨难。德愿为此先献身。”于是上表给汉武帝,极称毛、贯之贤,又请求封赠旌表二人,同时言及:京城到河间(今献县)甚远,送酒劳民伤财,请赐造酒师数人,在河间国(今献县、泊头一带)就地酿造,聊供畅饮,以宏圣恩。汉武帝准奏。


刘德外表沉溺酒色,王国国务悉数交付相国处理,自身却一面幕后支援毛、贯二人整传礼乐,一面潜心深研儒籍,务求探明真源本义。抽时又巡视乡间,扶弱济困。本来就“惠及鳏寡”的刘德,这次索性将圣上所赐御酒灌入乐成(今献县中南部,泊头西北部)的三个乡间水井,任凭百姓自由取饮。当时,酒决非农家饮品,而是王室和士大夫的才能享用的。如今黎民也喝上了御酒,个个红光满脸,精神倍增。


虽然刘德采用韬晦之计,以沉湎酒色,躲避了汉武帝的猜忌,又把整校古籍的重担交付毛、贯、颜、王等人,保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图书整理活动最后圆满完成。武帝元光五年(—130)冬十月,刘德兴冲冲献书上京,是年春正月,悲惨惨死于河间王城(今献县河城街)。[按:秦以建亥为岁首,但不改十月为正月。汉武帝太初元年,(—104)开始用干支纪年,改用太初历以建寅(正月)为岁首。献王献书和逝世的汉武帝元光五年(—130),仍在使用秦历,元光五年从十月开始,为第一个月,正月为第四个月。所以元光五年冬十月,相当于元光五年第一个月,而元光五年正月相当于元光五年第四个月。]


古文经派的旗手刘德,整校的古文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孝》东汉以后至今,被奉为儒家经典的主体。献王生活和奋斗过的这片热土,也因其历史的影响而得名献县,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五经之乡”、“诗经之乡”、“实事求是”之乡。


献王临终,召呼他的十三个儿子及长孙到病榻前说:“尔等为我生命之延,光吾学,守我志,儒统不废。”接着又唤来义子董恒:“你可继我之学,也可继乃翁(董仲舒)之学。然二学可同立不可同语。我儒,民儒也,乃翁,君儒也。请自择。”最后,传来内史丞王定。王定来,刘德已断气,王定泣血痛哭,刘德一口气缓来,但已语不成话。王定一边为之顺喉,一边说:“千岁,这就是你传承儒学的用处吗?”献王说:“正因为……”未尽而终。


献王酒

>大汉国酒 河北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