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当年说了一句话,逼死了他的亲哥哥!亲兄弟何至于此?

 浩然文史 2019-12-28

汉武帝的哥哥河间献王刘德十分贤良,两人在元光五年的会面后就此永别,这究竟是一次简单的会面还是一次暗藏杀机的政治事件,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

一、实事求是的献王

河间献王名曰刘德,是汉景帝第二子。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55年)封为河间王,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去世,谥号献王,故后人称为河间献王。

那为什么称河间献王实事求是哪?

《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这是“实事求是”第一次出现在书面文字上,指的是河间献王刘德收集民间藏书时的求真精神。刘德下重金求书,验证无误后就留下原本,这都不算什么,最关键的是刘德还会令人抄写一份送还主人,这可以说相当厚道了。

自秦代焚书坑儒后,许多先秦旧书藏于民间。汉代建立之初,崇尚黄老学说,诸多儒学经典依然流散于民间,逐渐失传。此时“实事求是”的刘德出现,可谓造福于后世。比如流传至今的《诗经》就是以“毛氏诗经”为底本,刘德收集先秦经典,招揽儒生讲学,在河间形成了儒学中心。

河间献王刘德在河间建造了日华宫和君子馆,在其中奉养宾客,宫殿院落足足有二十多座,可谓人才济济。刘德让自己和宾客待遇保持一个标准,既优待了重视了宾客又保证了廉洁节约。不仅如此,刘德还身体力行,让自己的服饰言行和宾客儒生保持一致。

在这样一名贤明诸侯王的带领下,四方的儒生云集于河间,大量的藏书奉献于河间。河间藏书甚至比宫廷藏书还要多。

二、元光五年的会面

《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河间献王来朝参见弟弟汉武帝,把自己的最新搜集整理的雅乐奉上,顺便和武帝聊聊天,提提意见,说得还很有道理。会面似乎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下顺利进行,但实际上刘德回国没多久就去世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图为汉武帝历史画像

《史记集解》引《汉名臣奏》曰:“河间献王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众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

这段记载就暴露问题了!河间献王是死于汉武帝的猜忌!汉武帝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商汤有七十里,周文王有百里,河间王你好好加油!”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商汤凭借七十里封土灭夏,周文王凭百里封土灭商,河间王封土不算小了,你把我也灭了吧!汉武帝说出这种话后,献王刘德哪里还有活命的可能,只有乖乖地回去纵酒淫乐了断自己。这样对双方都好。

汉武帝猜忌河间献王是有原因的!因为天下豪杰才俊都去投奔献王了?因为献王藏书比朝廷藏书都多?因为河间献王学问太好,汉武帝难不倒?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的关键有两点。

一是河间献王有僭越之嫌。河间献王刘德入朝时进献了雅乐,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所献雅乐是八佾之舞。八佾舞是天子才能享用的舞蹈,诸侯只能用四佾舞。汉武帝和河间献王都知晓儒学礼制,不会不清楚这种等级限制。一个诸侯王跑到朝廷来大摇大摆地演奏八佾舞,汉武帝怎能不多想?

此外河间献王来朝所谈的“三雍宫”也有僭越之嫌。三雍即辟雍、明堂、灵台,是天子举行典礼朝会的重要场所。按照儒家礼制规定,天子才能用辟雍,诸侯王只能用泮宫。先是八佾舞后又是辟雍,河间献王送的、谈的都是天子该享用的东西。汉武帝不生气才怪!

二是河间献王是栗姬之子。刘彻是皇十子,母为王夫人。刘德为皇二子,母为栗姬。栗姬有三个儿子,长子刘荣,次子刘德和幼子刘阏于。刘荣本为太子,因为王夫人和馆陶公主设计陷害栗姬和刘荣,导致两人遭到汉景帝的猜忌,先后死去。刘彻因此获封太子,成为了日后的汉武帝。由于刘阏于早卒,栗姬之子只剩刘德一人。刘德和刘彻俨然是大汉宫斗戏中的对头,双方本来就不对路。刘德献八佾舞,议三雍宫,更像是在说汉武帝这个皇帝当的不正宗。汉武帝一听,当然不愿意,把嘴一蹶:“要不你来当!”

图为栗姬的影视形象。

河间献王也许是早有预谋,也许也是无心之失。但是在这份猜忌和母辈矛盾下,汉武帝和河间献王的矛盾瞬间催化,河间献王也就难以避免地被推向了死亡的悬崖。

文史君说

正常会面也罢,政治阴谋也罢,元光五年的会面的确是汉武帝与河间献王的一次交锋,最终结果是汉武帝逼死了自己贤明的兄长。河间献王虽然有些考虑不周,但是罪不至死。抛开汉武帝与河间献王的矛盾和纠葛不谈,刘德不懂得韬光养晦,收敛锋芒,最终难逃被猜忌至死的悲惨命运,也实在令人叹息!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