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第1问: 贤爸: 您的宝宝平常是否水果蔬菜吃得太少呢?一般胀气是豆制品吃多了或是吃了一些不好消化的东西导致,也可能宝宝的肠道当中需要补充酵素,而蔬菜水果中含有这些宝宝需要的酵素。可以给宝宝吃水煮的蔬菜,或是新鲜的水果,都会有帮助的。 辅食第2问: 贤爸: 有时候可以让宝宝参与食物制作过程,像是妈妈包饺子做馒头的时候可以让他在旁边看。之后蒸熟出来的食物,宝宝会更加有兴趣。而平常增加食物的颜色搭配也可以刺激宝宝对食物的欲望。宝宝有时候不吃,可能是食物没有吸引到他,或是没有东西让他专注下来。除了可以考虑颜色外,还可以将食物做出一些图案,增加他的兴趣和注意力。 辅食第3问: 贤爸: 我们会建议开始增加一些可以磨牙和咀嚼的食物,如馒头、面包让宝宝自己拿在手上吸和咬,练习咀嚼能力。同时食物上,要让他从小开始习惯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避免长大不吃蔬果。还可以吃点杂粮饭或是杂粮粥,这样营养会更均衡。但是切记最好不要加糖、盐,酱油少点,油也少点,这样可以减少宝宝身体负担,也让宝宝认识食物的原味。 辅食第4问: 贤爸: 外面卖的辅食首选当然是有检验报告,或是通过有机认证的相关产品,或是无添加的。而自己动手做的辅食是最营养健康安全的。 妈妈不用觉得很麻烦,有些食材如红薯杂粮燕麦糕等,都是可以提前蒸熟后多做几份,冷冻起来的,宝宝吃的时候热一下即可。或是用焖烧杯、保温杯就可以轻松做辅食,把焖烧杯先预热一分钟,再将食材焖6分钟倒掉水,最后再焖上30分钟,食物就可以吃了。 汤的部分,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喝。但是注意别和大人一样,不要加盐和过多的油,也千万别加味精。 辅食第5问: ![]() 贤爸: 有机蔬菜含铁量都高,比如有机菠菜。绿色蔬菜中的叶绿素和铁结合后就会变成血红素,因此绿色食物也可以帮助补血。另外,根茎类食物,比如红薯、土豆、带皮花生,这些食物都是有助于宝宝补血的。 建议宝宝每天可以吃点蔬菜泥、蔬果汁,还有就是五谷杂粮打碎和根茎类食物,每天都吃。这样均衡的综合营养就可以帮助宝宝补血。动物性营养补充方面,建议买有机的鸡肉或是猪肉,有机猪的猪肝也可以帮助补血,但是也要适量。 辅食第6问: ![]() 贤爸: 如果8个月以上的宝宝,我会建议最好多让宝宝看着食物的制作过程,或是带宝宝去菜园走走,参与食物的种植、烹调、制作,同时把食物拼成五颜六色的图案,这样可以增加宝宝对食物的喜爱度,如各种颜色的菜汁混合面团,让他品尝不同颜色的味道,从味觉和视觉去刺激,相信会有帮助。 辅食第7问: ![]() 贤爸: 肉的部分我建议不用太着急给宝宝摄入,适量即可。而蛋黄要注意一天最多一个,我建议一周七天4-5个有机鸡蛋即可。 建议多让他吃杂粮饭、杂粮粥,或是蔬菜、水果、坚果粉类。记得叶菜类、蔬菜根茎类、水果、菇菌类、坚果类、米类、麦类、豆类等交替吃。除了芋头也可以吃点红薯或是南瓜,可以打成糊或是做成糕给宝宝吃。 辅食第8问: ![]() 贤爸: 注意肠道健康有四要素: 水要喝足,不是按需喝而是按时定量喝; 酵素不能只吃熟食,水果或是一些水煮蔬菜都有帮助体内合成酵素; 纤维不是只有蔬菜才有,红豆、绿豆、燕麦、荞麦、糙米这些食物的水溶性纤维含量都比蔬菜高; 好菌一般来说宝宝是不需要补充的,但是如果感冒发烧吃药或是打针或是摄入抗生素后,会影响肠道菌群。建议可以去挑选专门针对6岁以下儿童的益生菌。如果宝宝有在吃母乳,建议妈妈也要补充,这样效果会更好。 另外,白天可以喝一点点的天然新鲜椰子水,或是把新鲜甜菜根打汁稀释来喝,这些对于预防感冒都有帮助。 一岁以上的宝宝食物,我们建议可以滴2-4滴的亚麻籽油拌入食物中,亚麻籽油有抗发炎的作用。 注意不要让宝宝吃太多零食和外食。自己做的食物免疫力会比较好,同时也要尽量选择有机或是来源透明、检验合格无食品添加剂的食物。还要好好看一下食品上标识的成分表,看不懂的可能就有问题。 辅食第9问: ![]() 贤爸: 有时候宝宝不喜欢吃,有可能是他对食物没有认识。可以大人先吃,主动吃,勾起他的食欲。 宝宝不喜欢吃米粉和蛋黄,可以考虑打得特别细的糙米、燕麦、腰果、黑芝麻米糊替代米粉。 蛋黄的部分,米糊中的豆类,包括黄豆、红豆都可以替代部分胺基酸。 而蛋白质部分不用太担心,可以吃些蔬菜、水果、杂粮、根茎类食物,还可以自己包点水饺、杂粮馒头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宝宝的替代食物的。 辅食第10问: ![]() 贤爸: 添加辅食讯号其实很简单,宝宝开始看着大人吃东西,会目不转睛流口水,这时候就可以给宝宝先沾沾味道。不用着急给宝宝吃太多。 最简单的可以先从蔬菜水果泥或是五谷杂粮的泥和糊开始,如菠菜泥、南瓜泥、水果汁和五谷杂粮蒸熟打烂的泥就可以了。 贤爸890厨房,属于80&90后年轻人的家庭健康厨房。 台湾营养师李珈贤,用爸爸的心做好每一道美食。 贤爸从2004年开始从事家庭健康生活指导,11年间指导上万家庭用方便简单易操作的方式做出营养、无添加剂的料理,满足全家的健康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