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牛家庭的教育方法

 limaping图书馆 2016-05-12

                          


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火箭专家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这位老先生是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这些头衔,都极有分量。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梁启超的儿子。


▲左图是小时候的梁思礼,右图是青年时代的梁启超


梁启超,上过历史课的人都知道,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  耐人寻味的是,全面开花之外,他荫及后世,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梁启超和长女梁思顺、长子梁思成和次子梁思永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也许有人要说了,这是因为基因好啊,天生聪明,而且出身名门,起点本来就比普通人高。但是莫忘了,名门子弟中,也出了许多不成材、不成器的例子。像这样满门俊秀,自然与他们接受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于是问题来了,梁启超这位“金牌老爹”是怎样教育出这一家子精英的呢?



▲1934年,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左起)在天津“饮冰室”前。


1
不吝啬于表达对子女的爱


首先,梁启超是一位十分异类的父亲。在当时是异类,甚至在现在,也称得上是异类。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父亲都很难十分直白地对孩子表达爱。但梁启超经常会告诉孩子们,自己有多爱他们。他曾在给孩子们信中如此表白: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九个儿女,各有性格,梁启超要确保他们都能感受到父爱,而且都觉得自己是父亲心中特殊的一个。他给大女儿思顺取爱称“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三女儿思懿被他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小儿子思礼的代号则是“老白鼻”(老baby)。


2

言传身教 , 男女平等


梁启超的教育不仅限于口头,他还在行动上为子女成长付出了极大精力。


长女梁思顺同他一起流亡日本,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学校,便由他亲自教授读书,有时甚至为女儿批改作文到凌晨。经济状况稍好之后,为了培养女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他还在家里辟出一座实验室——如果听到现在还有人鼓吹女生学不好数理化,梁启超一定是第一个嗤之以鼻的人。



3
以“有助于社会”为教育目标


如果梁启超生活在现在,他是绝不会去写《我的儿子读哈佛》之类的畅销书的——因为“读名校”“升官发财”之类,根本不是他对子女教育的目标。


那梁启超看重的是什么呢?在他给子女的家书中,大概能窥见一二: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4
注重个性发展 , 尊重子女选择


梁启超会给子女提建议,但绝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本来,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思庄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他便又忙写信道:


“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5
不强求成绩 , 以鼓励为主


梁启超对子女的学业非常关心,却并不在意一时的考试成绩。梁思庄在刚到加拿大时,一次考试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刻写信说:


“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后来,思庄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梁启超高兴之余,特意写信嘱咐: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6
要求子女务实,人生需有乐趣


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中说:


“我认为,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在有价值中,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通俗地翻译一下,大概就是:人生要是没乐趣,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他在给梁思成的家书中曾这样写:


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之某部门,稍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7

重视子女的道德品质修养


不强求成绩,不干涉兴趣,但梁启超也有一件最看重的事情:品行。他曾说:“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梁启超让孩子们从小读《论语》《孟子》,教导他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


即使在梁启超过世后,梁氏子女依旧牢记着他的这些教导。抗战期间,梁思成、梁思永全家踏上颠沛流离的流亡之路;长女梁思顺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极为艰辛,但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三子梁思忠身为军官,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小女儿梁思宁投奔了新四军。


1908,梁启超子女合影,摄于日本横滨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有七人都曾经留学海外,且都是哈佛这样的名校。学成后,他们全部选择了回国。对梁家子女来说,父亲的“遗传和教训”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而这,或许正是我们为何如此尊敬梁氏一家的原因。在这个崇拜成功、膜拜金钱的时代,总该有人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










感谢您的关注或将以上信息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