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7sasa7 2016-05-12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思考与练习】按照二疑二笑一悟等关键词,梳理本文思路,说说作者实地考察石钟山记的真正目的。这个考察过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和精神?你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熟悉高中语文课本的人一定知道以上片段节选自高中课文《石钟山记》的课后练习。张怀她最近在学习这篇文章,所以特地来和我分享了她的课堂笔记及感想。

《石钟山记》,在我印象里还不错,最起码它是那个单元里极少数的不需要全篇背诵的文章。它的主旨也比较容易理解:这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探索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一事表现了作者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科学的精神,并告诫后人要目见耳闻,不能主观地判断事情真相。

以上内容适用于考试范围。

以下观点不适用于考试范围。

Q:苏轼真的具有科学精神吗?

首先从题目来看,大多数科学类文章是属于科普类的说明文,其语言准确且有依据,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而《石钟山记》,既然是“记”那就应是属于游记的范畴,游记的特点是叙述加描写,这和科学类文章的特点有矛盾,另外,通过百度搜索,百度百科对于这篇文章体裁的判断是散文,这与科学类文章更是相差甚远。

第二点,回忆苏轼之文,能想起的是《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江城子》这类耳熟能详的作品,而这类作品也很能表现苏轼的写作基本特点:豪放自如。这是大多数人对于苏轼作品的印象。但《石钟山记》这种以质疑前人再亲自探索真相的文章在苏轼的作品集中可以说是十分罕见。假如苏轼200多篇文章中才有这样一篇文章,那再说他具有科学精神合适吗?

第三点,跳开文章,思考一下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生活或写作方式及习惯是什么样的?我能想到我国物理大家钱学森或者闻名中外的居里夫人等等,他们是我们大众地认为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搜索他们的文章,能看到的是《导弹之父》、《科学技术体系思想的产生》等等,这才是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文章。再来换位思考思考一下,若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写了这么多科学性的文章后突发奇想写了一篇关于怀念故乡的文章,文字也很优美也很有美感,可是,就用这一篇文章就说钱学森先生的写作丹青妙笔,文笔流畅,我不否认,但合适吗?

最后,想谈一谈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课后注释中可以得知苏轼正由黄州团练副史调任汝州团练副史,顺便送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委,途经湖口,游览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被贬数次,且一次比一次远。虽说他是个乐观率真的人,但也不免如正常人般会伤心会难过,尤记浣溪沙中那簌簌衣巾落枣花的孤寂场景,就算他经历磨难后依旧乐观,但至少他也悲伤过,据说苏轼触景生情写了篇文章结果被人报告当地的长官说他要逃跑,可见,即使是被贬也有一双双眼睛从四面八方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日子真的不好过。想说不能说想哭不能哭,真的是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能说啊。能从黄州调任汝州,苏轼也可以说是暂时得到了解脱,他的心情应该是处于悲伤与些许轻松之间的临界点,而原来被贬时因为没有事情可做还能触景生情发表发表自己的壮志难酬,但是这会儿苏轼真的是闲到不能再闲了,他才有空有时间去研究研究石钟山这档子事。当然,如果他是几个月以后再经过石钟山那估计就没可能去研究了,因为苏轼的调任,举家前往汝州,而苏轼的小儿子却在路上夭折了,作为父亲,在儿子夭折后怎么可能还有心情去研究一座破山呢?苏轼那么一个念旧情的人,我记得曾经探究过苏轼的《江城子》,至今还被那句小轩窗正梳妆所震惊,真正印证了那句很苏玛丽的话:即使后来还有人,都比不上从前的你。我想即使苏轼后来还有人陪伴在他身侧,他妻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再也无人可代替。

话说回来,苏轼即将上任汝州团练副史,而他的长子苏迈却是要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委,按照古时候的交通,可谓是相距天南海北,父子即将分离,再见面的次数恐怕一只手都凑不够了,离别就在眼前,作为父亲的苏轼或许只是想找个能和儿子单独相处的机会才提议要去看看这石钟山。

父子间的交流本就是平淡的,不同于母女般喜欢聊天分享的性格,苏轼想和儿子交流交流,总不能用说大道理,这听也要听厌烦的啊!所以,他才特别想找一个机会能够聊聊别的,在这快要离别的时候。

因笑谓迈曰:“如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所以,回答最上面的课后练习,苏轼可能是个具有科学精神的人,而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可能仅仅是一个父亲想要在离别之即有和机会和儿子单独相处。

大众太过于把苏轼神圣化了,他也是个人,他也具有人具有的七情六欲,他说他不难过可他真就不难过了吗?

以上内容多为课堂笔记以及一些个人看法。

最后还是要运用老刘的一句话:我的娃们,学语文,可别学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