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与神话抚定心灵的不安

 ldjsld111 2016-05-16

宗教与神话抚定心灵的不安

梁乃崇教授

世界是修行的舞台,如果没有了舞台,就无法修行了。

地球上的物种,演化了数十亿年,由原先的粗略,变成今天如此的丰富与复杂。生命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身体在演化,心灵也是——宇宙所有的心灵,都在参与一场生命演化的大戏。 

如果,我们不知道生命背后,有这么精彩的流变与如此深厚的累积;误以为存在,只是破碎与片段的浮光掠影,你会有兴趣玩这场人生之梦吗?

受现代教育的人们,一生的经历从出生到死亡,就像公式一样,都是同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读书、考试、毕业、做事、赚钱、结婚、生子,而后功成名就。然而,就在获得如雷的掌声、众人欣羡的目光之时,心底深处却飘荡着一股惆怅与疑惑:我辛辛苦苦、打拼奋斗了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很多五十几岁的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更何况是那些没有成功的人们?

所有的茫然,都是由于遗失了心中的那一幅蓝图。神话故事,可以牵引我们找回自己心中的那份指引。人们心底深处那莫名的焦虑与忧愁,是无法由肤浅的嬉戏和欢愉来消弭的;只有神话与宗教,可以抚慰及安定人们心中的那份飘浮。

所有的神话,都脱离不了宗教,这两者有密切的关联。人类数千年来遗留下来的这么多的神话故事,我觉得大乘佛教所揭示的心灵发展蓝图是最好的,因为它可以含纳所有其它文化的神话;而其它宗教,往往局限一隅,并且排斥异己。我想,「包容」是比「除异」更为健康的选择。

台湾两个世代,呈现了有所差距的生命稳定度。我认为造成此种情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代文化被倾向「唯物主义」的科学所主导,他们排斥、贬抑宗教,认为那是迷信的行为,所以将一些 「没有意义」的神话故事,从教育体系中剔除了。这就是为什么台湾社会四十岁以下的年龄层,年龄愈小,精神心灵愈是空虚、迷惘的原因;而四十岁以上的人,虽然没有太多上学读书的机会,但是很多故事资源仍在整个民间百姓的口耳相传,所以他们的心灵是有更稳定的支撑的。(摘录整理自20050905共修)(莉华、满妹整理)

关键字:世界 修行 地球 物种 演化 身体 心灵 宇宙 生命 神话 宗教 迷信 大乘佛教 包容 除异 唯物主义 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