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陆风情:消逝的乡村糖坊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05-18


海陆风情:消逝的乡村糖坊

乡村糖坊,海陆丰人俗称“糖铺”,即旧时人们用传统土法榨取甘蔗汁制作红糖的作坊。海陆丰的传统制糖工艺,据说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海陆丰乡村糖坊存在时间自明清时代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 乡村糖坊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消逝在历史滚滚的烟尘里……
  不久前,笔者回到故乡城区东涌镇龙溪村, 去找寻乡村糖坊的遗韵。萋萋芳草, 覆盖着先人和乡民忙碌的足印, 嫩绿的小草从石块间隙里偷偷地挤出來。乡村糖坊遗址安详地矗立在旷地上, 那两只上万斤的榨取甘蔗汁的石碾, 岁月沧桑的痕迹斑斑可见。故老相传, 龙溪糖坊崛起于清代, 他们爷爷的爷爷, 曾在弥漫糖香的糖坊里, 举杯畅谈农事; 也曾在人喧牛闹的氛围里, 体味其乐融融的丰收。
  乡村糖坊大多设在村外旷地上, 榨取蔗汁的作坊跟制糖的作坊距离不远。 旷地上, 直立起两只大石碾, 大石碾下面有两个大圆坑, 我仿佛看到,一人在一个圆坑里喂甘蔗榨汁, 另一人接着复榨, 四头大牛牯用大麻绳缠紧, 和连接大石碾的木磙一起來回转动, 牛力带动木磙, 木磙牵动大石碾来回碾汁。 英囯传教士约翰·史卡斯牧师在其著作中描述潮汕地区制糖的情况说:“每个乡村, 都有糖坊……。 甘蔗是放在两个直立的石碾之间压榨的, 石碾凿有石槽口, 装上硬木, 用牛力推动一碾, 齿槽上的硬木就带动另一碾转动, 人站在地坑內传送甘蔗……甘蔗要压两次, 榨出来的蔗汁就流集到埋在碾旁的一个木桶里……。”

  寒冬腊月, 农户们开始砍下甘蔗, 送到糖坊用石碾榨汁, 蔗汁流到木桶里, 装满后, 便把蔗汁倒进第一口大铁锅里, 大铁锅一列有五个, 甘蔗汁倒进第一口大铁锅时, 制糖师傅要捞去蔗渣, 并吩咐“灶下” 的妇女开煮, 煮开后的蔗汁俗称“开泡糖水”, 然后转至第二口大铁锅再熬制, 使糖水变稠, 糖水变稠后转至第三、第四口大铁锅熬制。乡村壮汉们在关键时刻常常勇挑大梁,帮助制糖师傅搅拌糖浆。据说, 糖浆如搅动的力量不够, 其味便会变苦。
  制糖师傅的手, 代表一种工艺, 代表一种传承。 成糖是要掌握火候旳, 每当糖浆搅拌得差不多时, 制糖师傅便用手醮水, 飞速地探手一捻滚烫的糖浆, 其速度不亚于闪电霹雳, 一瞬间,捻起一个糖块, 放在嘴里试吃。糖这精灵, 你不能搅得太熟, 又不能搅得太糊, 太熟糖会变苦, 太稠太糊亦不能成糖。
  在最后的一只大铁锅里, 糖坊师傅制出了红糖。这时,古老的乡村糖坊, 便在浓郁的甜味中传递了丰收的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