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57——京汉铁路(一)

 仓汉码头 2016-05-20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57——京汉铁路(一)

  2010-04-29 20:00阅读:

  京汉铁路北起大清王朝的都城北京,南抵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汉口,跨越直隶、河南、湖北三省,全长1214公里。从建造年代、到贯通的地区及经济意义,京汉铁路都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大动脉。

  京汉铁路的修筑可谓是一波三折。1888年,唐胥铁路延长到天津,李鸿章打算趁机将铁路再由天津延长到北京近郊的通县,一来便于运兵,二来可以近距离的让统治阶层看到铁路的便利。不过,此举在朝中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本就对铁路修筑尚存怨气的顽固派纷纷上表,认为铁路修到京师门前犯了大忌。一时间顽固派和洋务派争吵不休,面对这种气氛,清朝统治者令沿海、沿江的督抚大员就此发表意见,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一封奏折改变了局面。1889年4月1日,张之洞上奏了《请缓造津通改建腹省干路》折,他论道:“今日铁路之急,尤以开通土货为紧。”芦(卢沟桥)汉铁路“居天下之腹,中原绾,为四达之通衢”。同时安抚顽固派说铁路内处腹地,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他还例举了芦汉路的益处,主要有利于广开商旅、促进煤铁开采、方便漕饷之运、有利军队调动等等。这封奏章言之凿凿,平和了各方的声音,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张之洞的主张无疑对一心想领导中国铁路建设的李鸿章是一种讽刺,京畿一带的铁路建设,是李鸿章构筑北洋防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他实在是难以割爱,但面对着朝中压倒性的声音,他也只有暂时忍让。5月19日,李鸿章撰写了长篇的《详陈创修铁路本末函》,对芦汉铁路的兴办表明了积极态度。8月8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由海军衙门主持,李鸿章、张之洞分别从南北两段负责办理的芦汉铁路筹备组算是成立了。经估算,全路款项大概需要3000万两,由官股、商股、洋债组成。但在筹办的具体细节上张之洞与李鸿章产生了严重分歧。张之洞提出每年拨款200万两供修路之用,但面对浩大的工程,这点钱可谓是杯水车薪,于是张之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筹炼钢铁上了,兴办了汉阳铁厂等重工企业,为了将大冶的铁矿石运至汉阳,还修建了大冶至黄石的一小段窄轨铁路。他还雇佣了德国公使馆的前铁路技师维礼对汉口至信阳段进行测绘。社会舆论对芦汉铁路的命运也是十分关注,《北华捷报》报道:“大家认为总督张之洞用中国工人和中国材料制成钢轨后,铁路才有可能动工。直到现在,铁路勘测工作尚未开始。”《申报》称:“中国拟兴建铁路由京师芦沟桥达湖北汉口镇之议,因念程途辽阔、工艰费巨,暂作罢论”。沙俄此时在朝鲜连续制造事端,关内外的局势一下紧张起来,修建关内外铁路的紧迫性则凸现出来。清朝统治者下令“移芦汉路款先办关东铁路”,这样芦汉铁路的修建暂时搁置下来。

  甲午战争的惨败,加深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为列强大规模的对华资本输出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中国铁路的修筑,列强不再像以前那样委婉的提出优先使用他们的技术、资金,而是直接得强行划定铁路线,强加铁路贷款。面对着残局,清政府后悔早没有修筑足够多的铁路,以增强国防军队的运转力。高层意识到,铁路的修建不仅有利国防,而且还有益于工商,鼓吹“兴筑铁路,为方今切要之图”。1895年,清廷颁布“实力兴筑”的上谕,芦汉铁路的修建成为首要任务,张之洞再次临危受命。修路的款项,清政府本打算采用“官督商办”的模式,集各地富商之财力筑路。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已经严重降低,华商“各怀观望”,一时间筹款进展缓慢。这时,兴办了众多近代新式工业企业,与洋人过往甚密的盛宣怀提出了“三必不”主张,“干路必不可缓,洋股必不可恃,华股比不能足”,言外之意,只有举借外债才能修筑铁路。张之洞和共同督办的直隶总督王文韶共同举荐盛宣怀组建铁路总公司,先举债修路,在招股还债。此消息一出,帝国主义列强纷至沓来。在这些国家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国比利时脱颖而出。其他大国在商谈筑路时气势都是咄咄逼人,往往附加了重重条件,而比利时在谈判中明确指出“比系小国,不干预他事”,只要求给予利息,并且在购料、用人上使用比国材料和人员。张之洞对“务实低调”的比利时充满了好感,殊不知比利时已经与法国银行达成协议,成立合股公司。经过谈判,张之洞与比利时驻汉口领事法兰吉达成了初步协议。1898年6月26日,清朝代表盛宣怀和比利时银团代表俞贝德在上海签订了《芦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和《芦汉铁路行车合同》,清政府向比利时公司借款450万英镑(年息5厘,9折付款,期限为30年)。合同规定,借款以本铁路及其所属一切产业为担保;由比国银行团派员监督铁路修筑、经营铁路营业;筑路所需材料,除汉阳铁厂提供一部分外,皆由比国银行团承办。名义上借款是由比国银团提供,但实际上借款的经理、监督使用都是由俄法共同出资的道胜银行负责。俄法两国取得了取得了芦汉铁路的投资、修筑和经营权。俄国势力可从东北长驱南下,直逼英国的势力范围。法国驻比利时公使施阿兰就曾说道:“北京至汉口铁路应是连接法国在中国南方的铁路,与俄国在西伯利亚和满洲铁路的纽带,它将确保法俄两国的铁路网今后连为一体。”而在列强交易的背后,则是中国铁路主权的丧失。

  在筑路合同签订之前,芦汉铁路已经断断续续修了100多公里,从芦沟桥至保定段已经完工,南端的汉口至滠口段也已开始施工。比利时公司接手后,铁路开始全面施工。但铁路的修建并非一帆风顺,先是“戊戌变法”,后有义和团运动,然后又是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携光绪落魄逃跑,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局势才算“稳定”下来。李鸿章死后,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京汉铁路开始全面复工。北段由袁世凯监修,南段由张之洞兼修。芦汉铁路的起始点也作了修改,北端起点改卢沟桥为经北京西便门至正阳门西站,南端起点改汉口通济门为更靠近汉江码头和汉正街的玉带门。1905年9月,芦汉铁路南北两段在河南詹店车站附近接轨合龙,1906年4月1日,芦汉铁路全线贯通,张之洞和袁世凯一道验收了工程,芦汉铁路也正式更名为京汉铁路。京汉铁路全部工程投资四千多万两白银,全线初设车站70座,后陆续增至125个。在最初的借款合同中规定,1907年以后任何时间中国均可还款并收回铁路的所有权,此时国内收回路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清政府为“顺应民意”,在英国的鼓动下,以债还债,对内则宣称以国内公债来清还比利时借款。1908年10月,清政府分别向英国汇丰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各借250万英镑“京汉赎路借款”。通过借款英国势力渗入京汉铁路,俄国的势力则被清除。剩余款项,清政府向汇丰、汇理、德华、正金联合借款,这样,德国和日本的势力也渗入京汉铁路。所谓的赎回实际上变成了国际共管,中国也只是有个名义上的主权。民国时期,因国民政府南迁,北京更名为北平,京汉铁路又曾被称为平汉铁路。

  京汉铁路虽然是通过外国借款才得以修筑,而且长期为外国控制,但在客观上,它却极大的促进了华北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商贸、人员的联系和交流。铁路修筑前,从汉口走驿道最快也要将近一个月才能到达北京,京汉铁路通车后,只需要2天的时间便可实现京汉直达。汉口从单一的水路码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水陆枢纽,石家庄从一个默默无闻小村落发展成城市,随着正太、陇海铁路的铺通,京汉铁路沿线的石家庄、郑州发展成为陆路的交通枢纽,跨入了商业发达的大城市行列,其他途经的城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1936年,粤汉铁路的通车,使连接南北的京广大动脉初见雏形。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跨越了长江天堑,京汉和粤汉两条铁路相连。1957年11月,正式更名为京广铁路。

  北京正阳门西站:

  1901年3月16日,芦汉铁路由卢沟桥经西便门延伸至正阳门(前门),第一列火车开进了古老的京城。外国人之所以选择将铁路修至正阳门,一来是因为这里靠近东交民巷使馆区,二来前门一带本来就是商贾云集。正阳门西站成为京汉铁路的终点站,随着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站的竣工,正阳门地区成为清朝最重要的铁路中枢。

  正阳门西站建于1902年前后,站房是一座中式传统风格,二层砖木结构的建筑。悬山屋顶,底层设围廊,上撑披檐,立面处理十分简单。如果不是在入口处的大拱门上书“京汉铁路车站”几个大字,甚至会被误认为是普通的一处民房。车站内设四座站台,正线一股,货线两股。设有办公室、行李房、票房等部门,“通讯设备有磁石和混合式电话机;马佛式护路号志进出站信号各3个,夜间为手提燃油式三色信号灯,另有警笛、号角、响墩等附加信号”。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正阳门西站改为专一货运站,1958年前门西站与西便门站一同并入广安门站,车站设施随即拆除。


  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遗址:

  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于1903年9月开工,1905年11月15日竣工。大桥全长3015米,共102孔,为单线铁路桥,工程造价265万两,由比方承建。该桥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内最长的铁路桥。大桥基础设计采用铸钢管桩,各桩在地面以上部分以钢拉杆连成整体,增强了稳定性。全桥墩台103个,承托钢桁梁的大墩50个,承托钢板梁的小墩51个,还有桁梁与板梁之间的对渡墩2个。桥墩的施工安排在枯水期,避免了难度大的水中施工。大桥建成后,多次遭到战争和水患的破坏,解放前桥上只能通行小机车,列车需分解过桥,限速每小时5公里。1960年郑州黄河新桥建成通车,本桥转为备用。


  (遗存铁轨)


  (遗存桥身)


  (遗存铁桩)


  (桥头堡)

  汉口站:

  老汉口的城门由东到西分别为便门、通济门、大智门、循礼门,由义门、居仁门、玉带门和硚口门,京汉铁路在汉口正是沿着古老的城垣外沿所修建,其中又有三座车站是以城门的名字直接命名,另外还有一座江岸车站(刘家庙车站)。

  清末的汉口内城商贾云集,一片繁荣景象。汉口三面环水,北有后湖,南滨长江,西邻汉江,一度水患无穷。明朝崇祯年间,汉阳通判袁焻主持修造了上至硚口,下至堤口的袁公堤,在堤外挖出一条壕沟,引汉江从此流入长江。这条小河犹如一条玉带,因而人称为玉带河,玉带门也因此得名。按照最初的规划,汉口一侧的终点站是放在通济门一带,但此时硚口的宝庆码头十分繁忙,汉正街上商铺林立,商人们一再要求将铁路起点改至硚口,后经过勘测,起点站终选在了玉带门附近。1898年,玉带门车站竣工,当年底,玉带门至滠口23公里长的铁路贯通,1903年正式通车。新中国成立后,玉带门站隶属于武汉铁路局管辖,只办理货运。1991年,新汉口站竣工后,玉带门站基本闲置,1996年11月30日6时,最后一趟列车从这里驶出,次日零时,这段铁路正式退役。12月12日,玉带门车站内的老铁轨被拆除。近百年历史的玉带门站寿终正寝。一千多公里外的那座正阳门西站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拆除,京汉铁路的两座终点站都只有到历史中去找寻了。

  循礼门车站建于1916年,是京汉线上的一个货运站,1991年随着汉口火车站的搬迁,循礼门车站停止使用,后来为修建京汉大道和轻轨,循礼门站内的轨道和建筑被拆除,现仅存一座站房和站台。站房为砖结构房屋,单层,一侧的拉毛墙体上“循礼门”三个字仍清晰可见。三个字很巧妙的刻在一个扁圆石匾内。站台上的铁质雨棚已经是锈迹斑斑。如今这处老站已经被划入了武汉地铁的用地范围,能否得到保护还是个未知数。在汉口三座以城门命名的车站中,循礼门站居中,靠近华人经商、居住、工作的区域,但车站设计的功能却是货运站,而且大智门站毗邻法租界,华人进出十分不便,往往遭受严重的盘查,课以高额的税款。汉口当地士绅商贾强烈要求将大智门站迁至循礼门。可旧中国积弱深重,华人的声音如隔靴搔痒,根本引不起重视,迁址一事也是不了了之。


  (循礼门车站)


  (大智门车站)

  经过多方权衡,芦汉铁路汉口总站最终选址在大智门修建,需要区别的是,玉带门是铁路的终点站,而大智门是旅客上下车的客运站,因而作用和影响要更大。车站与铁路几乎是同时开始修建,工程由法国工程师萨杜和普多曼负责。

  1903年底大智门车站正式竣工。主站房是一座充满浓郁法式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站房比例对称,两端和中部增高为二层。主入口设在正中,并排三洞六扇大门,上方罩雨棚。中部置巴洛克风格钟座,内嵌大钟一口。二层正中开半圆拱形大窗,纵向分割成五段,阳光可通过玻璃射入候车大厅内,采光效果很好。檐口沿大窗的弧度设计成弧型,中部立门匾,内刻“京汉火车站”五个大字,门匾上方卧一只苍鹰,展翅欲飞,显得俊美威严。建筑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大厅四角的塔楼。塔身上开长方形大窗,并在腰线处开小圆窗,塔楼顶部设凉亭,上罩四面坡穹顶,穹顶上还开有圆形的小窗洞,顶部的塔尖挺拔向上。塔楼的设计使建筑立刻具有了纵向的美感。屋顶高低起伏,不设外挑檐,周围有栏杆式女儿墙围绕。室内正中一层为候车厅,并与两段相连,二层在大厅两侧,楼下售票,楼上办公。大楼竣工后,立即成为整个京汉铁路上最大的亮点,1906年,全路的通车典礼就在此举行。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后,清朝的官员也是从这里登上火车,逃往北方。五年的时间,大智门车站见证了这些封建大员们的盛和衰,曾经他们欢欣庆典的地方,变成了向他们告别的散筵。一座车站,被赋予如此复杂的历史意义,建筑的几何美和历史的丰富美达成了完美的契合。作者认为,京汉铁路大智门车站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京奉铁路北京正阳门东站并列为中国三大经典火车站建筑。

  1991年,新汉口车站启用前,这里一直由汉口火车站使用。新汉口站启用后,京广正线该走金家墩,大智门车站风光不在,车站街上留下的是它苍老孤寂的身影。为维持生存,这座建筑一度改建由酒吧和家具城使用,原有的功能早已不复存在。好在文物保护部门及时出手,对其进行修缮后辟为博物馆。2001年,大智门车站以其在近代史和铁路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智门车站依旧默默守候着京汉线,只不过对象已经由那条曾经辉煌无比的京汉铁路变成了汉口川流不息的京汉大道。1991年启用的新汉口站迎来了它建成后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造,立面设计的风格就是仿照曾经的大智门车站。2009年9月,作者由重庆抵达汉口,清晨刚刚步出汉口站临时出口,便回头凝望改建中的汉口站,发现四座高高的塔楼已经立起。现代的人们可以利用高超的技艺还原老建筑的外形,但还原那些老建筑的魂却是无法做到的。欧式典雅的新汉口站必将吸引日后进出这里的旅客驻足拍照,但真正代表京汉铁路的汉口之魂却依然是在汉口老城蔽街陋巷里的那座建筑,大智门,只有一个!


  (新汉口站效果图)

  平汉铁路管理局:

  1909年,京汉铁路实行自治后,清廷分别在北京和汉口设立京汉铁路北局和南局。1931年,平汉铁路统一管理后,南京国民政府在汉口设立平汉铁路南局。局址位于今汉口胜利街174号。

  旧址建于1920年,由我国设计师夏光宇进行设计。为四层砖混结构建筑,折衷主义风格。入口处内凹,门厅由四根粗大的塔司干石柱支撑,显得严肃有力。底层采用拱券结构,两侧外凸楼体上的拱券巧妙的与道路结合,形成拱廊式的过街楼。外墙由青灰色铁砂砖砌筑,工艺精细。窗间墙壁上的装饰十分别致,犹如环环相扣的丝带,将质感强烈的石材表现的十分柔美。建筑现由武汉铁路局汉口生活段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