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德年:草书不是潦草

 书法修养 2016-05-22
草书是我国书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故名思义,草书的原意就是草稿,是追求书写快捷的一种书体。

  相传最早出现的草书是章草,由汉代的史游所创,也有说创始于秦魏。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不知草书是何人所创,这说法合乎情理。大凡一种书体的形成多是由众人逐步渐变而成的,所谓创始人实际上只是由他整理归纳而已。张芝在章草的基础上创今草,气势连绵,笔画奔放,人称“一笔书”。张怀瓘《书断》中说,“拔毛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在隶书基础上创新的章草虽然可连笔书写,便于使用,但仍字字独立,互不相连。而今草字字可连,比章草更加便捷,流畅。其实所谓“一笔书”只是对今草书写特征的一种描述。如张芝《阁帖》中的五帖,除第五帖使用章草,其他四帖都用今草,虽然字间上下连贯,气脉相同,却并非全篇连绵不断。张芝的草书影响王羲之父子。王羲之的七代孙智永是隋朝的著名草书家,他的《真草千字文》对唐朝的书法影响深远。孙过庭的《小草千字文》笔法全出二王,渐开素(怀素)旭(张旭)门户。他的《书谱》理论精辟,书法工妙,所以后人说他“不仅教人以法,尤能示人以范”。张旭精通草书,连绵回绕,变化多样,流畅清劲,自创新格。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他俩经常酒后兴到下笔,如骤风暴雨,飞动圆转,随手变化而不失法度,世称“张颠素狂”。宋元明清也多有草书名家,但大都草书行楷间杂。

  草书笔划连绵,删繁就简。但是作为一种书体,绝不能再认为它是潦草的化身。草书看似潦草,实则有严谨的规范,否则就没法阅读。尽管如此,草书确实存在不确定因素。

  例如附图所示,很多草书实难区分。某些不重要的信息传递尚可实现,而重要的文件或契约等类文书使用草书就容易发生争议。因此现代的草书,尤其是狂草只是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基本上已难具备实用的价值。

  草书的俊美体现在变化无穷和流畅洒脱上。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书法爱好者,这十分自然。但是也有一些人初次接触书法,就想越过楷书行书,直奔狂草,实不可取。他们片面地理解“一笔书”,追求字字连笔,一圈绕一圈,没有按捺轻重变化,或自行创造简笔或省笔,结果不但别人看不懂,连他自己几天后也忘了写的究竟是什么字。

  草书的标准是究竟怎样的呢?这很难说。如上所述,它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因为无法提出明确的规则,所以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发现某些草书的写法过于分散,需要由名家进行整理和归纳。譬如隋朝的智永、唐朝的孙过庭或民国时期的于右任等,把比较得到公众认可的草书进行综合和整理,供大家参照使用。这就是说草书的规范是相对的。
为什么写草书还需要练习行楷书?因为草书是楷书的变形,它的结构离不开楷书的架构,不然就难把握一个字的主笔与笔画按捺的变化规律。尽管你可以直接临摹某些草书字帖,如果不熟识楷书的结构,你的临摹将是被动的,因此必然体会不到草书的要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