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师生情:孔子与子路

 Purefact 2016-05-23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据说有过学生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论语》中出场最多的几个莫过于子路、颜回、子贡。要说最有个性的,当然非子路(名仲由)莫属。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一路陪伴在旁,忠心耿耿的弟子,就是子路。

  人生之大幸,莫过于童年时有一对好父母,成长时有一个好老师。有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远到一辈子,深至性格底层。对于子路来说,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老师。《论语》里,这对师生的日常相处有趣得紧,却又蕴含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子路遇到孔子之前,是一个性格豪爽,又有点粗鲁的武夫。《史记》的《仲尼弟子列传》里这样记载: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子路性格顽劣,喜欢蛮力,脾气直率不懂拐弯。他刚见到孔子时,头顶上戴着雄鸡一般的帽子,腰上配着公猪配饰,非常蛮横地对待孔子。孔子却以礼相待,使得子路心悦诚服地穿上儒服,拜在孔子门下了。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孔子对他也有诸多评论。比如孔子问起徒弟们的个人志向,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回答的态度急切坦白,志向也很高远——一个被大国围住的小国家,被敌国骚扰,而且发生饥荒时,如果由他来治理,三年之年可以使国家的士兵很勇猛,而且知道为人的道理。结果,“夫子哂之”。孔夫子果然有涵养,听到这样“大言不惭”的话,虽然心里觉得他的学生不懂得谦让,也只是微微一笑。

  孔子教育学生,却也不摆着老师的架子。当孔子感叹自己的志向无从实现,大叹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主张的道理不能实行,就乘个小船去游海吧!)时,想想谁会跟着自己呢?一定是子路吧。(“从我者,其由与?”)老师这种亲密的态度,让子路听了很高兴。结果孔子立马给他一盆凉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你不过是最喜欢勇猛罢了,没有什么其他可取的地方。这话比起真心实意地批评,更像是孔子开的一个小玩笑。试想一对师生没有熟悉到一定程度,老师会这样取笑学生吗?子路的回应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想想他坦率的个性,大概也只是尴尬地一愣,然后哈哈大笑吧。


  这样一对可爱的师生,最后却是生离死别。子路死于卫国之乱。当孔子听闻卫国发生内乱时,便叹道:“嗟乎,由死矣!”子路死得悲壮,了解他这种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性格的老师,一早就预料到了他的结局。子路在自己要卫护的君主已经出逃的状况下,仍要攻击叛乱者,而被敌人斩断冠缨后不顾性命地去结缨,为的只是“君子死而冠不免”的古礼,真是勇猛而又“迂腐”。这和一开始雄赳赳气昂昂地“陵暴”孔子的武夫形象,是有多大的分别!可见孔子的教化,对于子路,已经深入到了性格的底层。

  孔子周游列国,子路几乎全程陪伴,老师一生的颠沛流离,学生一世的左右相随。有了子路,孔子才没有再听到过轻蔑侮辱的语言,有了孔子,子路才会成为一个有教化的武夫。一生的师生之情,渗透在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后人也才有机会看到万世师表的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是怎样的因材施教。(徐可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