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十句古语阐释“中国精神”,透彻!

 诚交天下8815 2016-05-26

智慧十句古语阐释“中国精神”,透彻!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之魂,
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血脉流淌
在中国人心中的生生不息的爱;
是穿越血与火的洗礼;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历代圣贤们早已在各自传世经典中道明了
中国精神的内涵,
以下是这十位圣贤学者关于“中国精神”的总结,
供借鉴学习! 

1、中国气概:人若犯我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书·陈汤传》
              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
              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
全句为:
“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
            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
            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在司马光《稽古录》这部惜墨如金的《资治通鉴》简编本中,
除天象天灾之外,国政几乎从略,但司马光却以大量的文字
记载了汉武帝时代“虽远必诛”的事实。
“兵者,不详之器”。战争向来伤害都是双方的,
武力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但当国家危机尚存之时,保家卫国才是当务之急。


2、中国品格:法乎天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释义: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
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引用了《易经》上的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八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
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
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
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
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
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
3、中国操守:穷达不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语出《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
尚不失孟子原义。
但后人确实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与“济天下”,
那还是改成本文题目所云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好。 

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
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
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三国时的诸葛亮,就是这种操守的绝佳例证。
他出山之前隐居南阳、躬耕陇亩,虽不得志,
却一直在坚持读书和思考,不断地修养自己,
是为“穷则独善其身”。
当时来运转,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打拼一番事业,
他又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三分天下”,
并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实为“达则兼济天下”。


4、中国高度: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何为万物?“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这是从道的观点看的。吕惠卿云:
“天地虽大,无异一指,以其与我并生而同体也;
万物虽众,无异一马,以其与我为一而同类也。”
也就是说万物的“多众”抽象之后也不过就是“一指”。

冯友兰先生说:
“从逻辑上说,一个名的外延越大,它的内涵就越少,
在理论上说,'有’这个名的外延最大,可以说是'至大无外’,
它的外延就越少,少至等于零,既然它的内涵等于零,
它的外延也就等于零,这也就是无。”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讲的是破除“我执”, 顺应自然,
免除物我之别而融与天地万物之间。
庄子提倡破除“我执”、顺应自然,
这对于我们今天这个生活节奏过快的时代,
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我们对金钱和其他物质方面的追求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
这种价值取向造成的必然是人情冷漠、事事向利益看齐。
人与人的关系恶化,学习、事业、家庭的压力,
让今天的人们心理压力陡增。 
而破除“我执”、懂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
以平等心对待他人与自然万物,认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就能提升我们的心灵境界,使我们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
不过于在意得失,不在对物的追逐中迷失了本性,
做到“风过无声,雁不留影”。


5、中国格调:本色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菜根谭》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着装扮做作,
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高品位来。”
 何谓本色?本色就是平常、本分;
何谓风流?风流就是豪放、潇洒、洒脱、自然。
只有大英雄、真名士,才能才敢平常本分、洒脱自然。
他们出言吐语、举手投足、处人行事之间不矫揉、无造作,
真乃是本地风光。这就是禅的意味、道的内涵。 

我们常形容一个人英雄本色,这在历史上有很多,
后来儒家出来做官的人,虽做到官至极品,
一旦回家以后,仍然是乡巴佬一个。
有位历史上的名人,官至极品,当了几十年的宰相,
退休以后,穿了一件旧衣服,带了一个佣人,步行出来游玩。
真正有高度修养的人是朴实无华的,这就是“复归于朴”的道理。
 曾国藩用人,主张始终要带一点乡气——就是土气。
什么是土气?我是来自民间乡下,乡下人是那个样子,
就始终是乡下人等个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
所以彭玉麟、左宗棠这一班人,始终保持他们乡下人的本色,
不管自己如何有权势,在政治功业上如何了不起,
但我依然是我,保持平凡本色是大英雄。
6、中国气节:宁折不弯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
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南宋·汪莘《水调歌头》 

这是作者与人论及立志时写的词,这几句以形象化的语言,
表述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道路,
但不管在任何处境下,劲直的节操决不能改变。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
表现了为保持“直节”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反映了一种刚直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这种见识,这种品格,至今仍应效法。

 中国第一个有骨气的文人,无疑是庄周。
他以一生在潦倒中的坚守,
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中国文人的一个精神源头,
也为更多的人摆脱生命的庸俗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入世的文人,也不乏有骨气者,如屈原的正道直行。
如果没有庄子,我们从一开始可能就少了一种自由的精神;
如果没有屈原,我们从一开始可能就少了一种伟岸的人格。
在庄子与屈原之后,中国数千年文人的历史,
实际上是这两种人格交替讲述的故事,
无论是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方孝孺还是其他有骨气的文人。
中国从来就不缺乏有才智、投机钻营的聪明文人,
却太少了方孝孺这样有气节的文人。在方孝孺之后,
中国文人中更加巩固了那种恪守和捍卫正统性和既定秩序的气节。


7、中国抱负:向道而行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信仰也许看不见摸不着,
也许中间充满无限阻挠,甚至有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
但这样的“道”值得我们用血、用泪、用生命去追求,
因为它是精神的支点,是“人”字不可缺少的一笔。

 真正的勇气不是好勇斗狠,而是站在真理一边,
只要是道义之所在,
即使面对强权和暴力,即使千万的人阻挠、反对和不理解,
也决不气馁,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成就了那些伟大的先哲,
也影响了历史和世界,最终积淀成为塑造光辉人格和
创造灿烂文明的不朽文化,世代相传。


8、中国气度:俯仰天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
         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地挺拔。
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
意为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
人有七情六欲,也是自然之理。
“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
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
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
我们如何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
人若无欲品自高。
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洁清,不染尘泥。
“无欲则刚”的操守则是我们要担负起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


9、中国理想:千秋万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大儒·张横渠

 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
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将这四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就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
      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人间事业,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抱负了。
 这四句名言,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历代流行不衰。
最能表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
是怀抱入世与济世理想的中国人的最高追求。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这是一种无心的自然的“仁”,
而一个君子也应具有这样的“仁”心,人是有思想的,
有了这样的“仁”心,就等于为天地“立心”了,
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

“为生民立命”,
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
“为往圣继绝学”,
就是把先圣快要灭绝的学说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为万世开太平”,
就是为子孙们开创出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
 
 
10、中国性格: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这几句话是孟子与别人辩论什么叫做“大丈夫”时提出的准则。

我国历史上这种“大丈夫”很多,比如西汉时的苏武。
他奉命出使匈奴,匈奴首领胁迫他投降,先引诱他,
不成之后又罚他到极其艰苦的偏远地方牧羊,断绝他的饮食来源。
苏武始终不为所动,在匈奴被囚19年,最终回到汉朝。
 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
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
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
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
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
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
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
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
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2016年05月24日 壹号收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