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分泌因素和认知损害(二)

 魚悦的图书馆 2016-05-27

接上期,继续精彩内容


3、 甲状腺激素和认知损害

   低TSH水平增加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两种广泛接受的机制,第一种也是最普遍的解释是: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甲状腺激素引起脑的氧化应激或是轻度的甲亢对心脏的作用导致的脑的血栓栓塞被认为是可能的机制;第二种解释:脑的神经退行性改变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同时也能减少脑中TSH的分泌,从而使血浆中TSH水平降低。TRH不仅由下丘脑分泌,也可由脑的其他部位分泌,并且起着类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作用,这些提示TRH的分泌可能随着脑部退行性改变,认知损害而减少。如上文所述,长期的医源性的亚临床甲亢或轻度的甲状腺激素增高并不能造成老年人的认知下降,这就提示着下降的TSH可能和认知损害的关系更大;除此之外,血浆游离T4水平与某些认知领域的正向关系揭示着左旋甲状腺素可能对认知功能改善的治疗作用。

4、 维生素D缺乏和认知损害

维生素D水平主要取决于血浆25(OH)D水平,同时,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研究发现低水平的维生素D和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某些特定的恶性肿瘤相关,同时低水平维生素D可能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研究发现低水平的25(OH)D增加罹患痴呆的风险,最近一项老年人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低水平维生素D同样增加罹患MCI的风险:该研究在经过5年随访后发现,与25(OH)D水平≥50.0mmol/L的老年人相比,25(OH)D水平<25mmol/L的老年人患MCI的相对危险度RR为7.13(95% CI, 1.54to 32.92; P=0.012);一些研究发现长期的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由于氧化应激导致的AB的沉积、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神经递质调解异常和巨噬细胞的功能障碍。然而维生素D的补充治疗是否能阻止认知下降或帮助恢复认知功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5、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和认知损害

近期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得分和独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都与认知损害相关;一项英国的长期队列研究(WhitehallII)纳入5810名研究对象后发现较高的卒中风险(FSH评估)能增加未来10年的痴呆风险;English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ELSA)纳入8780研究对象后同样发现了高FSH得分和未来4年认知损害相关。其他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中年时期开始的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同样被认为老年期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替代标记物比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脉搏波速度(PWV)同样在多个研究中发现与认知损害相关;最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CIMT, PWV, 踝肱指数及其他生物化学、人体测量的标记物与未来诊断为MCI或痴呆的危险性相关,该研究指出CIMT可能为预测未来5年发展为MCI和痴呆的最好的指标,CIMT每增厚0.1mm,发展为MCI和痴呆危害比为1.25.

  目前,到底是血管改变(如CIMT增厚)引起认知损害还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改变导致血管改变还不清楚;最近的研究发现血管障碍不仅见于血管性痴呆,也见于AD;血管障碍可引起氧和葡萄糖对脑的供应受限制,而AB的沉积引起血管病理改变可加剧脑血流灌注的限制,除此之外,血管障碍引起AB通过血脑屏障时清除减少;氧化应激也是血管障碍和AD 间常见的病理机制。因此,血管障碍和AB的沉积可能对于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有协同作用。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中国认知论坛:

http://bb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