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那些事儿》:孩子在学校遇到冲突如何处理?

 媒体大搜索 2016-05-28

家庭左右孩子一生的命运,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本期专家 刘乾跃


孩子在学校难免会遇到各种冲突和困难,比如被老师当众批评,和同学发生纠纷……这些情况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也让家长为此烦恼。那么,专业的家长究竟该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这些问题?我们来听听刘乾跃老师的建议。


家长:女儿被老师骂被同学笑话

  昨天下午去舞蹈教室接女儿放学,她披着一边的头发出来,我说:“熙雅,你怎么把头发取了?”接着一个单纯活泼的学生说“老师说她像个疯子!”舞蹈老师马上开口制止“不要乱说!”我也不想计较,骂了女儿两句就带着孩子走了,也没和老师沟通。
  结果孩子在车上说的话让我心酸!她说她自己试着扎了几次头发但是扎不起,老师骂了她两次“疯子”,她想哭,但忍住不让眼泪流出来,因为老师更会骂她,同学也会取笑她!女儿在车上还问我:“妈妈,什么是250?老师说我是250!”我觉得我忍无可忍了,我要讨伐这个250老师!


建议:家长调整心态与孩子交流

  家长面对这样的问题是不能直接去与老师理论的。这样处理是冲动,孩子也会学到这种以激情对激情的错误方式来处理问题。
  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作为专业的父母,首先调整自己心态,应该看到,这是让孩子成长的机会。我们要留住自己与孩子交流,留住自己就是家长没有任何思考和观点,要做的是解读孩子情绪后,让孩子积极参与进来,以此来成长,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家长心态调整好了,再去与孩子交流。保持自己在无问题区的状态,自己不能跳到问题区,因为孩子在问题区,家长再跳进去,把自己搞到问题区,就会把事情越弄越糟糕。这位家长可以这样做以下几步。
  第一步:女儿,妈妈看到你好生气,好伤心的哦!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伤心了啊!妈妈好想知道让你这么伤心的事情?这样说了三句话,三句话里都有“伤心”两个字,这两个字就说到孩子心里去了!
  第二步:当第一步妈妈回应孩子伤心的感受后,孩子会委屈地哭,并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而且很清晰地告诉你。然后,孩子说一,你只能说一,绝对不能说二往前面走,你要停止思考,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进入孩子的内心。此时,你只能在孩子当下的情绪里去听事实、听感受,接纳感受、回应感受,不提供任何方法。
  第三步:孩子与妈妈一起把这些问题都逐一拿出解决方案来。在沟通中,妈妈要留住自己,不要给孩子方法,让她自己去寻找方案,并让她自己说出方案。此时,妈妈不仅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还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又在训练孩子高端的选择能力。
  第四步:在孩子选择最佳并适合她去处理问题的方案后,妈妈说:“妈妈现在看到你好开心地与妈妈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现在心情好些了吗?”这是妈妈在关注孩子内心是否结束,如果孩子内心没有结束,孩子是不可能去面对问题的,也处理不好问题的。
  第五步:妈妈关注孩子内心结束后,还要继续关注这个事情的进展情况,或与孩子一起去处理这个事情,让孩子、老师、同学在这个事件中成长,包括自己也成长。这叫做,既授教个体,又授教集体。


提醒:让孩子学会包容学会情绪把控

  以后,各位家长遇到类似的情况,希望做到三点:第一,用你的嘴说出孩子的心里话;第二,用你的语言翻译孩子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第三,让孩子知道你知道她的感受。妈妈这样的回应,对孩子来说就是极大的协助,孩子会集中注意力来面对当前出现的问题,甚至找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指责他人,反而让孩子在与妈妈的沟通中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接纳,学会了包容。孩子有事了,才叫做成长,没事就没有成长,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处理这个案例中,只认同孩子情绪,接纳孩子情绪,但不左右孩子观点。我们还要接纳老师和同学,接纳就是土壤,它会让种子开花,会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和需求,接纳老师和同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问题,才会让孩子学会包容。孩子学会了包容,就学会了情绪的把控,能把握情绪的人比把握城市的人更伟大!通过这件事情,孩子成长才是我们最最需要的,而不是讨说法,如果妈妈去讨说法,孩子可能会更糟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