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在透析中容易发生哪些急性和慢性并发症?

 lx朵儿 2016-05-30

    伴有糖尿病的透析患者在透析中更容易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透析中低血压、低血糖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病因的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多见的,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常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心力衰竭,每次透析需要增加一定的脱水量,超滤率往往大于0.8L/h。因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心肌病变和心肌肥厚等,对于血管内容量的变化,不能及时的进行调整,当脱水到一定程度,血容量减少了,血管不能相应的收缩,导致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

       糖尿病患者由于食欲下降,进食较少或不敢多进食;加之水钠潴留,胃肠道粘膜水肿,吸收功能下降;平时及透析前应用不同种类和剂量的降糖药物;为防止低血压,透析中不进食或较少进食;透析中普遍应用无糖透析液,血中的葡萄糖很容易主动的移动至透析液中,因而在每次透析的中后段时间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因而对于伴有糖尿病的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在透析过程中加强监护,严防低血糖、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个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可累及大血管、中血管及微血管,而且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代谢综合征,全身大动脉的粥样硬化症。部分糖尿病患者在透析前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有的做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了支架,或做了血管旁路手术。也有部分患者经过透析治疗,心功能虽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血管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仍在进展。加之每次透析后血容量下降,血压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增加,血钙的升高,加重血管的收缩力,使已经狭窄的动脉血流进一步减少。久而久之,都会影响重要器官的血供,使冠状动脉、脑血管和肢体大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如心肌缺血性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钙化性小动脉病、肢体缺血坏死等病变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大家都有共识,认为伴有糖尿病的透析患者预后是差的,进入透析后的5年生存率是最低的,这与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多系统、多器官及血管病变明确相关。

       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并发植物神经病变、胃肠功能紊乱;眼底出血、甚至失明,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和ACS,脑卒中也是很常见的,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还可以见到肌肉痉挛,腹痛及肠系膜动脉缺血和缺血性肠病。钙化性小动脉病、糖尿病足和肢端坏疽,甚或截肢都不少见。

 



如何改善糖尿病透析患者的预后?

1. 进入透析后,糖尿病患者是否不需要控制饮食,不用严格控制血糖了? 

 答案:错。

糖尿病患者进入透析以后,仍然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及其他危险因素,目的是为了保护其他重要脏器,提高生存质量。为了减少高血糖带来的氧化应激、微炎症、脂质代谢紊乱,以及透析相关的高血磷、高血钙、高血压等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不良影响,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透析患者不是只做透析治疗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监测血糖的变化,坚持应用降糖药物,既不出现过高的血糖水平,也要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血糖水平的目标值要根据每个人的状况,如年龄、是否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等因素来决定。最好要监控空腹血糖、餐后2h和透析中的血糖水平,要维持在合适的范围,使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6.5-7.0%左右,当然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控制血糖的水平可以有一定差异。

2. 如何合理应用降糖药物?能用长效降糖药物吗?  

 答案: 慎用或禁用。

 降糖药物有口服和皮下注射2大类。口服降糖药分为磺脲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以及糖尿病新药如DPP-4抑制剂及GLP-1受体激动剂等。

血液透析患者禁用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和那格列奈;禁用长效的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可以服用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和格列喹酮(糖适平);也可以服用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但要注意水钠潴留及心衰的不良反应。

对于胰岛素的应用,建议尿毒症患者应用短效及超短效的胰岛素, 慎用中效、禁用长效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在肾脏代谢的,长效胰岛素在尿毒症患者体内代谢缓慢,容易蓄积,就变成为超长效的,极易发生持续性低血糖,且很难纠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