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楚颂帖】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是志成 2016-05-31
 
 
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欲,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王逸少雲,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落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元豐七年十月二日书。
苏东坡【楚颂帖】


*** 阳羡卽现今宜兴;

1)元丰七年,48岁的苏轼奉旨改移汝州。热爱自然的苏轼希望能够结束漂泊的生活,江南美丽富饶的土地、温和湿润的气候让他留恋不已。

2)苏东坡一生中曾多次到过宜兴,与宜兴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宜兴地处清波碧浪的洞庭湖畔,出产甜美的柑橘,东坡在此买下田地,在太湖边上购一小园种植柑橘(太湖有洞庭之称),开始设计一个柑橘园的蓝图:一者,他与宜兴的蒋之奇、单锡为同科进士,早在琼林宴上已结下了鸡黍之约;二者,宜兴山水秀美,民风淳朴,苏东坡曾称宜兴独山“此山似蜀”,有一种认同感,因而有买田阳羡(宜兴古称阳羡)以度终老之意。

3)明代成化年间,宜兴籍礼部尚书徐溥在长洲李应桢处看到此帖后,欣喜万分,于是选用优良石料精心摹刻后带回宜兴家中氵伏溪书屋,并在摹帖后面跋了《楚颂帖》的摹刻经过。

4)《楚颂帖》亦称《种橘帖》、《买田阳羡帖》,原帖真迹早已毁灭,明代徐溥的拓本存世也很难见到。民国时有人在市上以重金购得此拓本,后来又落到了日本人手中,后辗转至台湾。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大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就是大理寺的一个低级别官员,是个七品左右京官,主要负责推按,参决疑狱,按当代的话说就是调研员),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