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主要是从体质学的角度来了解温经汤,这主要是本人借鉴了黄煌老师与日本汉方的观点,同时也是为了大家更形象地了解温经汤,但《伤寒论》本身提供的辩证方法是六经辩证(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经)。 关于这个六经辩证中医界争论持久,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认为《伤寒论》所说的六经与《黄帝内经》中的经络是一致的,如认为《伤寒论》中的少阳病就是足少阳胆经的病。实际临床中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中耳炎,因为耳朵在足少阳胆经上,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要方剂。 另一方面认为《伤寒论》所说的六经与《黄帝内经》中的经络是无关的。认为少阳病就是一个与足少阳经胆经无关的概念,只要是符合《伤寒论》少阳病提纲及辅助条文描述的症状就是少阳病。如认为只要是出现“口苦咽干”等小柴胡汤证的病就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包括艾滋病。 这个争论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到底《伤寒论》是基于《黄帝内经》,还是两者没有关系? 因为这两者成书年代久远,且久经战乱,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本资料与最开始的版本已有很大差别,至于差别有多大?这个谁也说不清楚,除非有朝一日,也像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五十二病方》一样,从哪个汉朝古墓中出土几本《伤寒论》与《黄帝内经》,估计才行。 本人的观点是,可以认为《黄帝内经》相当于中医哲学,尤其《素问》,而《伤寒论》相当于中医临床操作手册,这个哲学与操作手册距离有多大呢?你说《资本论》与《股票盈利宝典》之间的差别大不大?两者之间有没有出入?出入大不大。 有关这些争论,中医界很多大牛、大师、大家讨论了几百年也没什么结果,依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就不讨论这个了。 我们还是来看看一些已经基本一致的东东吧。看条文“…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瘀血在少腹不去…亦主妇人少腹寒”,可见病人上热下寒并有淤血。 一般来说,温经汤证划归厥阴病是可行的。如冯世伦在《解读张仲景医学-——经方六经类方证》中认为温经汤方证为厥阴病证。吴雄志在《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中认为温经汤是厥阴病的处方。但蒲辅周在《蒲辅周医疗经验》认为温经汤乃温经和血,益气生津之法,重点在厥阴、阳明。 《伤寒论》呢,也比较奇怪,每一条经都列举了为病的脉证提纲,唯独厥阴经没有脉也没提纲。所以有些医家干脆认为,要么是张仲景当年写到这儿没法写了杂凑而成,要么是条文丢失了。 这个问题也是没有答案的,所以我们也只能了解一下。但是关于厥阴病的表现大家基本还是一致认同的 厥阴病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二是上热下寒。厥阴病可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但是以寒为本,也可以不出现明显的上热。《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有医家(如冯世伦老师)认为该条文概括了厥阴病的主要特点(上热下寒),提示了治疗原则(不可下,取和法),作为厥阴病的提纲是适宜的。 关于厥阴病的脉象,吴雄志老师根据《伤寒论》中平脉法:“(徒弟)问日: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日: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分析出厥阴之脉一种是弦而无力。从《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得出另一种脉是微细欲绝。 但胡希恕老师认为《伤寒论》的平脉法就是王叔和添加进去的,不可凭也。同时冯世伦老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经方六经类方证》中认为当归四逆汤方证为太阳太阴合病证。 所以关于厥阴病的脉象,也有争论。不过一般认为少阳相对厥阴为实为阳,这个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少阳病脉弦而有力(相对厥阴病有力),所以厥阴脉是可认为弦而无力的。同时少阳病脉也可为弦细,《伤寒论》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所以厥阴病的脉也就可以虚到“微细欲绝”了。 所以中医学习之难在于争论无处不在,而且每个人的经历与机遇都是有限的,也就是每个医家不可能对每个方的应用与疾病症状都很精通,导致后来学习者,脑洞不是大开,而是分裂。 喔,我已经被绕晕了,忘记了想说什么呢。我本来是想说,厥阴病从疾病的严重程度来说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人活一口阳气,没这口阳气了,就去见上帝了,喔,也可能是地底下的那位。从《伤寒论》的六经辩证来说,厥阴病属于三阴病里面很重的一种啦,至于是不是最重的一种,也有争议,我们不管了,反正较严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能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前面说温经汤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的祖方。那为什么这么多女性朋友得了厥阴病? 这个除了先天的原因外(可认为妈妈辈给了你一个厥阴病的种子),后面的自作孽也是重要原因。如现代女性作息颠倒,穿着暴露,又经常吃寒凉生冷之物,特别是:“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香蕉润肠”之类的“养生大法”导致温经汤体质一抓一大片。另外与中医传统文化的脱节,众多女性患上妇科病便求助于西医,各类消炎药激素不停地用,踏上漫漫求医不归路,也就逐渐走向了厥阴病的队列中。 提示: 《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谈到对温经汤改汤为丸,对于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少腹冷,用之多年,颇有效。亦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孕。所以不想熬膏的朋友们有福气了。 不过,我使用过台湾仙丰的免煎颗粒,效果不行。别误解,并不是仙丰的药不行,仙丰的免煎颗粒非常好用,效果也很好,我经常使用。但是温经汤的原方中吴茱萸用了三两,在某些疾病中这个量太大了,导致效果不好。而仙丰的免煎颗粒一般按照原方比例配制,所以需要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