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可能还想了解(请戳图阅读): 宝宝为什么会经常抓东西往嘴里送?大人在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想要尝尝?妈妈可能会想:是不是宝宝肚子不舒服了?其实,这可能是宝宝向妈妈传递的特殊信号——该给我添加辅食了。那么,妈妈还应该知道哪些信号? 1.抓到东西往嘴里送
在宝宝半岁大左右,就会出现常常在抓到任何东西后都会往嘴里送的行为。宝宝出现抓到东西就往嘴里送的情况时,爸爸妈妈就应该联想到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这个时期更要防止宝宝误吞有害的东西,例如药物等。
2.挺舌反射消失
很多父母都发现刚给宝宝喂辅食时,宝宝常常把刚喂进嘴里的东西吐出来,认为是宝宝不爱吃。其实宝宝这种伸舌头的表现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称为“挺舌反射”,说明喂辅食还不到时候。挺舌反射一般到4个月前后才会消失。如果在消失之前坚持喂辅食,一味地硬塞、硬喂,不仅父母很有挫折感,让宝宝也觉得不愉快,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3.对大人的食物感兴趣
如别人在宝宝旁边吃饭时,宝宝会感兴趣,可能还会来抓勺子,抢筷子。如果宝宝将手或玩具往嘴里塞,说明宝宝对吃饭有了兴趣。
4.脖子自己挺起来
宝宝能控制头部和上半身,能够扶着或靠着坐,胸能挺起来,头能竖起来,宝宝可以通过转头、前倾、后仰等来表示想吃或不想吃,这样就不会发生强迫喂食的情况。
5.常因肚子饿哭闹
随着宝宝的成长,宝宝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会随之增加,纯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宝宝所需要食物量。当妈妈发现宝宝特别容易饥饿的时候,就要尝试给宝宝添加辅食,如果宝宝开始接受,而且不会再闹肚子饿了,证明你添加辅食的时机抓准了。
6.烦操情绪增加
当宝宝突然无理取闹的哭闹或者表现烦躁的时候,爸爸妈妈第一时间要排除了宝宝生病的可能性之后,就要考虑宝宝是否到了添加辅食的年龄。
7.生长缓慢,远离标准值
如果是只喂母乳的宝宝,有将近一两个月的身高、体重的增长都不太好,生长曲线过于平缓,甚至不能达到正常标准的时候,就说明仅喂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的需求了,要在给宝宝母乳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辅食。
平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成长情况,定时给宝宝量量身高,称称体重。看看和正常的标准值相差多少,如果连续一段时间都达不到标准水平的话,就要考虑给宝宝添加适当的辅食,如果还没有什么效果的话,就要及时询问医生排除疾病。 1.月龄:辅食分段逐步添加
不同月龄的宝宝身体发育情况不一样,对食物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妈妈要根据宝宝的月龄来添加辅食。建议纯母乳喂养的宝宝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在4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当然这一点也可以根据宝宝个人的发育情况来稍作调整。
2.品种:添加不同辅食至少隔3天
如果在短时间内给宝宝添加多种不同的辅食,可能会引起宝宝肠胃的不适。应当等宝宝适应了一种食物之后,再去添加另一种辅食,时间最好间隔3天以上。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来了解宝宝对食物的适应程度。
3.浓度:由稀到浓,由少到多
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宝宝的食物都是以液态的形式为主。宝宝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且胃容量只有几十毫升,因此妈妈在添加辅食的时候,要注意由稀到浓,由少到多,让宝宝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4.品类:从含铁的米粉开始
宝宝在4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逐渐消耗完了,母乳中的铁这时候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含铁米粉是比较温和低敏的食物,且容易吸收,建议宝宝的第一道辅食是含铁米粉。
5.佐料:少糖无盐
过量摄入糖会影响宝宝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且糖是酸性食物,过度摄取会使血液中的PH值失衡,导致体内的钙质流失。过早添加糖,会过早刺激宝宝的味蕾,使宝宝对其他食物失去兴趣,变成挑食的宝宝。此外,过多的糖分对宝宝的牙齿生长不利。
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所需要的盐量不到1克,且这时候宝宝的肾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不能排除血液中过多的盐分,过量摄入盐会增加肾脏和心脏的负担。这时候食用盐,还会影响宝宝身体对锌的吸收,且还会过早刺激宝宝的味蕾,让宝宝养成喜好“重口味”坏习惯。 -End- 猜你感兴趣的内容,直接回复关键词即可: 玩具 | 咳嗽 | 陪玩 | 敏感期 | 流鼻血 | 能力发育 过敏 | 鼻塞 | 溢奶 | 感冒疮 | 宝宝哭 | 母乳喂养 回复“0”可获得不同月龄及北上广深地区的育儿群二维码,回复“目录”还能获得更多内容哦!
|
|